圖:2025年廣東兩會上,代表委員紛紛建言粵港澳聯手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圖為1月14日,春運首日,鐵路警方開展宣傳活動,向旅客發放防範電信詐騙等宣傳品。\中新社
中國演員王星疑似遭遇電信詐騙、在泰緬邊境失聯後獲救一事,連日來引發社會關注。粵港澳三地如何加強合作、聯手防範電詐行為,成了正在舉行的廣東兩會上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不少代表委員建議通過完善聯絡機制、共享電信及金融相關信息、建立可疑資金凍結機制、攔截不法資金等措施,加強粵港澳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跨境合作,保護三地民眾的財產人身安全。同時,探索三地法律跨境合作一體化服務,為電詐受害者提供法律協助支持。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愈演愈烈,已經成為發案最多、上升最快、涉及面最廣、民眾反映最強烈的犯罪類型之一。廣東省政協常委曹志偉指出,從當前來看,要解決這個「疑難雜症」,應該直接從電信運營商、銀行着手,通過斷訊、斷卡,掐斷犯罪源頭供給。他認為,粵港澳可以從技術層面上進行聯手,通過三地政府監管以及電訊、金融行業自律的方式,建立金融數據、電信信息共享機制,建立電信和金融平台的責任協同防範機制,加強跨平台、跨部門、跨區域的綜合防護、治理。
開展反詐宣傳 加強防範意識
港區廣東省政協常委吳學明也提出,粵港澳三地可以在電信信息上建立共同數據庫,聯手打擊虛擬電話號碼。另外,由於打擊電信詐騙往往涉及跨境執法,吳學明還建議考慮成立一個防電詐專委會,將相關信息綜合起來,提高相關案件的破案效率。
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彭富強則認為,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一些隱患,個人和企業的財務信息和信貸信息一旦被盜取,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尤其不利於內地企業「走出去」。他建議粵港澳三地聯手對個人信息、企業信息進行跨境保護和監管。同時,三地監管部門應聯手進行反詐教育宣傳,讓市民和企業加強防範意識。港區廣東省政協委員莊守堃也認為,粵港澳三地可以建立電詐案件定期通報機制和防電詐宣傳機制,以社區為單位,定期舉辦最新電詐案例分享會,讓公眾尤其是老人家能夠提高防範意識,有利於避免電詐案件的發生。
澳區廣東省政協委員黎鳴山今年也帶來了《關於完善粵港澳防騙聯絡機制建議的提案》,希望從政府聯動、金融機構「遏制」及民間宣傳三個方面,不斷完善粵港澳防騙聯絡機制。其中在金融領域,黎鳴山建議粵港澳三地警方與金融機構、銀行業界保持緊密溝通,組成攔截小組。一旦發現有可疑資金交易,立即通報,讓不法資金即使流通至外地,亦能及時凍結,助力挽回損失。
三地法律合作不存在障礙
至於粵港澳民眾在遭受電詐侵害的情況下、能否及時獲得跨境法律服務援助,廣東省人大代表、廣東省律師協會副會長黃山表示,粵港澳三地法律服務業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粵港澳三地的法律服務業融合發展已走在全國前列,每個季度都會召開大灣區『9+2』城市的律師協會聯席會議,討論三地共同面對的法律問題,三地司法行政機關也有常態化合作機制。這種定期互動為跨境法律事務的協調提供了堅實基礎」。黃山表示,從法律角度看,三地的合作並不存在障礙,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地整合資源,提升服務效率。他亦認為,三地應通過普法宣傳和信息共享,共同提醒公眾防範電信詐騙,提高社會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