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細胞“一步到位”轉爲神經元
細胞類型轉換通常需要先将體細胞“重編程”,變成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再将其分化爲目标細胞類型。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團隊開發出一種簡化流程,可繞過幹細胞階段,将皮膚細胞直接轉化爲神經元。相關兩篇研…
強效溫室氣體的非生物來源揭示
氧化亞氮是一種比二氧化碳更強效、但常被忽視的溫室氣體。在一項最新研究中,丹麥和西班牙研究團隊首次揭示,陽光可在水體中通過光化學反硝化作用,持續生成氧化亞氮。這一發現或将改寫傳統溫室氣體預測模型,相關研…
自然指數:亞太地區引領全球清潔能源研究 中國居首
英國《自然》雜志網站最新發布的《2025自然指數-能源》顯示,過去幾年,亞太地區在經濟适用的清潔能源領域科研産出份額翻了一番。從國家看,中國過去幾年在該領域的科研産出居于首位。 當地時間19日…
“俠之大者――金庸主題文化展”亮相獅城
3月21日,由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的“俠之大者――金庸主題文化展”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開幕。新加坡駐奧地利非常駐大使陳慶榮,新加坡規劃之父、墨睿設計事務所董事長劉太格,新加…
最遙遠星系中發現氧元素
據20日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雜志》的兩篇論文,兩個不同天文學家團隊借助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ALMA),在已知最遙遠的星系JADES-GS-z14-0中發現了氧元素。…
十幾年等一回 土星将上演神奇光環“消失術”
明天(24日)淩晨,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的土星,将上演神奇的光環“消失術”。我們原來看到的土星,周圍有一圈漂亮的光環,所以它也被稱爲“指環王”或者是“草帽星”。但明天淩晨,這個光環在地球觀測者的視野…
渦蟲“上天”!中國空間站再迎新生命體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獲悉,中國空間站未來將迎來新生命體——渦蟲,參與空間科學實驗。 據了解,渦蟲是一種擁有強大再生能力的扁形動物,其生命歷程已經超過5.2億年,是生物學研究中常用的動…
15年等一回!3月24日土星環將「消失」
新華社南京3月23日電 3月24日淩晨起,「指環王」土星的光環將上演持續數日的「消失」奇觀。這是時隔15年多再次迎來土星環「消失」。 土星環是什麼?它真的消失了嗎?天文科普專家為您揭秘。 中國科…
中國與新西蘭完成普伊斯哥海溝載人深潛聯合科考
3月21日,在新西蘭首都惠靈頓舉行的中國-新西蘭普伊斯哥海溝載人深潛聯合科考總結開放日活動中,人們在“探索一号”科考船上參觀“奮鬥者”号載人潛水器。 在中國科學院“全球深淵深潛探索計劃”…
神舟十九号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3月21日20時50分,經過約7小時的出艙活動,神舟十九号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第三次出艙活動。 13時45分,航天員蔡旭哲打開出艙艙門,首先出艙。 機械臂運動至上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