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壹娛觀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娛樂家。
2023年剛剛開始,網絡電影行業就迎來了重磅消息。
從1月1日開始,愛奇藝正式上線雲影院首映電影票房查詢系統,并首次公開了2022年雲影院首映的電影年度票房情況。今後,業内人士和普通用戶都可以通過該系統随時随地查看雲影院日榜、年榜數據。同時,項目方也能閱覽到已上線項目的全生命周期數據明細、内容熱度、用戶畫像等多個細分維度的數據。
盡管愛奇藝雲影院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卻在票房、熱度等數據透明化方面快速到達了比肩院線電影的程度,可以說,能夠有膽色踏出這一步,再次證明了愛奇藝爲促進網絡電影行業進一步向前的決心。
長久以來國内影視行業被诟病不夠工業化與透明化其實并非前端制作,而是像後端發行以及更尾端的收益結算上。事實上,隻有當參與其中的各方都有機會實現公平且合理的收益分享時,整個行業才有可能想着投資-回報-再投資的正向循環持續發展。

當然在甫一上線,整個查詢系統目前提供的數據還比較總體,不過愛奇藝副總裁、電影中心總經理宋佳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的愛奇藝網絡電影榜單的數據仍處于初級階段,後續還會有更多詳細數據視合作方的需求而進一步開放。
毫無疑問,愛奇藝此番率先實現平台數據的透明化,勢必再一次引領整個網絡電影以及PVOD發行模式向前發展。從更宏觀的角度出發,長視頻行業在追求更加多元化營收的道路,需要的恰恰也是這類能夠讓各方共赢的商業決策而非簡單的竭澤而漁。
兩年不到,“雲影院”建立行業标準
回顧網絡電影将近十年的快速發展,随着商業模式不斷優化的恰恰也是各類數據的透明度持續提升。前者是網絡電影這一行業如今能夠成爲長視頻業務生态重要一環的關鍵,而數據透明則直接代表着整個行業的工業化水平。
這些變化絕非一蹴而就,而是行業領頭羊持續推動下的結果,尤其是在幾個關鍵是節點上,敢于做出行業突破。
在商業模式上,愛奇藝其實就是最早提出網絡電影概念的長視頻平台,并很快爲網絡電影提供了分賬模式。
2021年,在美國流媒體紛紛開始大規模推行院網融合的内容端D2C時,愛奇藝也首次将PVOD(付費點播)概念引入國内長視頻行業,并且在同年推出了雲影院品牌。

2022年,愛奇藝再度修改網絡電影分賬模式,徹底取消了“6分鍾算一次有效點擊”的有效vv指标,調整爲“按時長分賬”(SVOD),而雲影院首映影片則采取PVOD+SVOD雙窗口期分賬的模式,大幅延長分賬期,此後還提升了雲影院首映的分賬比例。這種敢爲人先的魄力同樣體現在對網絡電影數據的公開化上。愛奇藝是最早開始公布月度、年度分賬票房數據的視頻平台,也是最早将數據接入貓眼、燈塔兩大院線電影數據平台的長視頻,今年,愛奇藝則再一次成爲了第一個決定公開付費點播影片分賬票房數據的平台。
就行業環境來說,從2022年進入2023年,整個網絡電影市場也呈現出厚積薄發的态勢。
盡管從絕對數量上來看,2022年整個網絡電影市場“冷靜”了許多,據雲合數據提供給網視互聯的獨家數據顯示,2022年各視頻平台上線網絡電影共394部。上新數量進一步縮減,較2021年減少了157部。不過從質量與收益上來看,整個長視頻行業降本增效的效應也相應的輻射到了網絡電影領域。

宋佳認爲整個2022年對于雲影院而言其實更多還是在做“基建”工作,進入2023年,如何持續帶來好内容與制造爆款則是今年整個愛奇藝網絡電影的重點,“現在其實愛奇藝每個月的訪問用戶都是過億的,如果我們能有10%的用戶的轉化,我們就很容易達到1000多萬的購票的用戶,希望在短期之内能夠有票房超過一個億的作品”。率先一步實現數據的透明化無疑是接下來網絡電影産業鏈和生态環境持續健康邁向高質量良性循環不可或缺的關鍵一步。
一個能讓創作者安心創作、讓用戶放心付費,讓平台連接雙方,同時足夠透明的數據彙總爲整個鏈條負責,一個足夠成熟的網絡電影創作與交易市場正在形成。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觀衆對于網絡電影的接受度正在明顯提升。
過去兩年裏,網絡電影的豆瓣評分人數和整體口碑都在發生變化。據統計,2020年網絡電影分賬年榜Top10影片的豆瓣評分均在5.5以下,而到了2021年,Top10影片中有半數的豆瓣評分都超過了5.5,整體趨勢上在進步,并還出現了将近三萬人打分豆瓣至今依然保持在7分的《硬漢槍神》。

整個2022年,雖然網絡電影整體産銷有所下降,卻依然出現了像《盲戰》和《目中無人》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内容,愛奇藝所堅持的“冷靜增長”同樣也開始在網絡電影行業中生根發芽。
這些平台參與出品的網絡電影,成爲了扭轉口碑的關鍵,從而實現長久以來外界期望的網絡電影需要一兩部精品爆款來帶動整個市場對其印象的轉變。當然就像宋佳在采訪中所提到的,平台無法完全大包大攬,靠大采買去滿足各方需求,最終還是需要更多的優質内容創作者投身到網絡電影行業中來,而愛奇藝雲影院這兩年一直在做的,便是爲所有人搭建好一個數據透明且規則清晰的在線交易平台。
透明實現共赢,數據助力網絡電影邁入新階段
如今不管是普通觀衆還是行業内人士想要查看院線電影票房的各類數據似乎都是輕而易舉,隻要在手機上點開貓眼專業版或是已經從淘票票專業版改名燈塔專業版的軟件,就能找到幾乎所有與現在院線票房相關的數據。
但對于市場化已經将近30年的中國院線電影來說,這樣級别的數據透明化也是直到六七年前才得以實現。
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基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在2015年10月才開通了一個微信公衆号,這也是國内第一個官方的票房統計平台,在那一年中國院線票房已經突破了400億元大關。而這個平台在當時甚至都并不提供實時的院線票房,而是每天21:30分更新一次。

在當時随着中國電影市場不斷創造新的紀錄,業内人也一直在表達對票房數據的透明和公正的要求。一個是想更清楚地看到行業動态,一個是想更公正地收獲該有的票房成績。
之後随着貓眼與淘票票在國内電影票在線市場的大肆擴張,兩大平台先後也都推出爲B端市場提供營銷以及數據查詢的專業版,這才逐漸發展成如今我們能看到的兩大院線數據票房查詢平台。毫無疑問,中國電影票房數據的透明化程度要明顯滞後于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大量補課工作都是在最近幾年才趨于完善,過程中也發生過因爲票補不透明、異常退票等破壞行業健康發展的事件。
對于一個正在快速崛起并繼續大量公開透明數據輔助其持續健康成長的行業來說,後端平台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相關的技術與數據支持無疑将會極大的助益整個行業發展,而這恰恰也是本次愛奇藝雲影院首映電影票房查詢系統的曆史性意義。
就像互聯網平台曾經對于院線電影在數據透明化方面所持續做出的貢獻。如今以愛奇藝爲首的長視頻流媒體平台,始終走在網絡電影票房透明化的第一線。

愛奇藝是行業内最先公布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數據的平台,并在2017年推動網絡電影分賬票房數據接入專業票務平台,改變了過去隻展示分賬數據卻沒有最終票房的尴尬局面。
之後這種對關鍵數據的透明化與公開化延續到了“雲影院首映”中,上線“雲影院首映”的電影在215天分賬周期内的票房都接入貓眼專業版等第三方數據平台,實現同步日更,線上票房非常清晰的展現在了行業與媒體面前。
再到如今的雲影院票房系統,相關的數據維度更爲齊全,完全不輸院線電影在行業端的數據公開都,同時基于互聯網平台自身大數據的優勢,未來這些數據的解讀顯然更有指向性與前瞻性。“後台上的數據比目前公開的這些數據可能更細一些,我們肯定是有意願去開放更多的數據,不過與需要與片方進行更多的溝通與探讨。”宋佳也補充道。
當然僅僅依靠一個票房查詢系統的上線很難立竿見影對整個網絡電影行業造成翻天覆地的變化,數據透明化對商業模式的優化更像是潤物細無聲,就如同去年雲首映出現後的成績最終站在2023年年初這個時間點上才能看的足夠真切,時間會證明這些變化所帶給整個行業的價值。

過去兩年快速進化與成長的網絡電影市場,對于整個電影行業來說無疑也逐漸形成了一股全新且極具活力的新生力量。
這種在全球範圍都是肉眼可見的,即便是電影市場已經開始逐步擺脫疫情的泥沼,但線上觀影已然成爲了一種消費習慣。可以說PVOD模式在國内市場依然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随着網絡電影工業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輔以長視頻平台不斷優化的影音體驗,觀衆對于網絡電影需求顯然隻會越來越大。
過去兩三年裏,龔宇就曾在多個場合提到了影視内容的D2C(Direct-to-Consumer),而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也的确回應着龔宇當時的判斷。D2C這一直達消費者的模式意味着創作者和觀衆都可以有效利用長視頻平台的公共服務能力。
創作者通過平台公共服務可以直接把内容非常低成本地呈現給觀衆,解決内容創作者和觀衆之間公平交易的問題。例如内容創作者将内容通過愛奇藝平台帶給上億觀衆,任何觀看痕迹都将被記錄、且不可篡改、永久保留,愛奇藝則作爲平台提供傳輸、宣傳以及數據采集和分析等公共服務。這種完全公平的交易方式,将由用戶直接決定作品的票房收入和影響力,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媒體生态,而這一切成立的核心其實也在于平台能夠第一時間提供最有效和真實的數據,讓創作者感受到與用戶的連接是切實的,收益也是所見即所得。

經過過去幾年的網絡電影在内容與付費模式上的發展,爲更細分的内容需求付費支持的消費習慣已經逐步形成,而像雲影院首映這一給予内容雙窗口期的商業模式,其實也是D2C的商業模式上及時呼應觀衆消費習慣變化的創新。
宋佳表示,愛奇藝作爲一個平台,需要解決的是如何持續的通過平台的好的政策能夠去持續不斷的相互供給好内容,“雲影院的單片付費的模式一定會是一個堅定的并且長期的政策”。
持續創造着新紀錄的單片付費票房和順應市場需求出現的雲影院首映無疑正式這種多線共赢的經典範例,并且不斷創新的商業模式和不斷做大的市場蛋糕,也開始反哺整個電影行業。宋佳也在采訪中提到,即便在當下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愛奇藝通過青創電影計劃也爲一些網絡電影項目找到了投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