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對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導演鄧超、俞白眉:聚焦“國球”,逆風翻盤
公益廣告

對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導演鄧超、俞白眉:聚焦“國球”,逆風翻盤

“這部電影有很多我們的生命感受在裏面。”

“哪怕你看不清目标,也不要停在原地,先向前走。”

……

大年初三,春節檔電影《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這部影片聚焦中國乒乓球,取材于上世紀90年代國乒男隊激情奮戰,在較短時間内奪回斯韋思林杯,重回巅峰的故事。近日,導演鄧超、俞白眉攜手做客人民網“文藝星開講”,講述“絕地反擊”背後的心路曆程。

“傳遞體育精神是最重要的”

乒乓球作爲“國球”,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曆史與強大的群衆基礎。在許多乒乓球迷的心中,1995年世乒賽上國乒男隊奪回斯韋思林杯的那場絕地反擊實在印象深刻。“當年打這場比賽的時候,我在上大學,整個宿舍人圍得滿滿當當一起看。有人看激動了,一直在拍電視,把電視都快拍壞了。”鄧超回憶當年看球時的場景。

以中國乒乓作爲電影的拍攝對象,鄧超和俞白眉都坦言壓力很大,如何解決演員在乒乓技術上的問題是拍攝時的一大難點。在影片中兼任演員的鄧超笑稱自己是“乒乓小白”,在拍攝前進行過一段時間的專業訓練,“跟想象中不太一樣,第一堂課我就感覺強度太大了,隻能練,拼命練”,這也讓他更加感受到真正“國手”的不易。

“其實我們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樣的,他們都是普通人的身體,承受不了運動員的強度,很多人在訓練和拍攝時都感到崩潰。”在俞白眉看來,演員能不能把運動員的體育精神傳遞出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體會到了崩潰,恭喜你,我覺得你此刻更加理解角色了。”俞白眉說。

“體育電影要拍出它的力量”

作爲一部體育題材的電影,高速動作的拍攝既是重要也是難點。俞白眉表示,乒乓球小且速度非常快,拍攝的又是團體賽,需要一直更換對手,無法讓觀衆專注在一場比賽裏,單局比賽的波折也比較難呈現,所以爲此想了很多辦法。

“我們發明了一些拍攝的設備。”俞白眉介紹,攝像機是很難跟上一次正常揮拍球的速度,所以他們把攝像機裝在氣泵上,讓機器彈出的速度能夠跟得上球的速度,但這種拍攝方法要靠人工手動去抓拍,“基本上我們最重要的一些球,可能要花費一天的時間才能夠拍到一個球。電影中還有一個360度的展示鏡頭,我們就在乒乓球台前做了一個巨大的架子,讓它帶着攝像機360度地圍着球台轉。”

“體育電影要想激動人心,還是要拍出它的力量。”鄧超和俞白眉表示,兩人希望盡可能地把乒乓球的精彩,以及它的魅力、動作性,還有刺激感還原給觀衆。

“獻給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人”

《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的海報上有這樣兩句标語:“獻給每一個不被看好的人”“願你逆風飛翔”。在鄧超看來,選擇拍攝這部電影,不是爲了講一個人怎麽獲得成功,而是想讨論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應該怎麽辦。

談及印象最深的一場戲,鄧超表示是影片中打到最後一場球的時候,他們說輸赢不重要了,享受就好。鄧超看着俞白眉說道,“這麽多年,我們經曆過做導演的失敗,當觀衆批評、全網群嘲的時候,那應該是最痛的時候。我自己的問題很大,沒有看清目标,也沒有正視自己。”鄧超坦言,但是當自己面對這些批評,開始直視它的時候,才發現這是自己的“良藥”,所以這部電影有很多自己的生命感受在裏面。

“電影裏有這麽句台詞,如果我們看不清前面目标,我們最好的做法是什麽?還是往前走。哪怕你看不清目标,你也不要停在原地,先向前走。”俞白眉說,這也是在整個拍攝期間和大家反複溝通的——所有人都需要互相激勵,不管遇到什麽困難,都用體育中的精神力量激勵自己,奮鬥到最後一刻,這也是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帶給大家的一些力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對話《無名》導演程耳:在精彩故事裏融入對曆史和人生的感悟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514-3979969

郵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16:0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