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3部門印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進一步降低招标投标交易成本的通知》(簡稱《通知》),推出多項舉措加快推動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改革,降低招标投标市場主體特别是中小微企業交易成本,優化招标投标市場營商環境。
業内人士表示,《通知》的出台,從制度上保護投标人自主選擇交易擔保方式,推動投标保證金和履約保證金逐步由現金形式向電子保函(保險)方式轉變,有助于提高市場交易效率,爲2023年經濟平穩開局提供有力保障。
提出七大具體措施
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在保障招标人合法權益、規範投标人投标行爲、約束中标人依約履行義務、維護招标投标交易秩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各有關部門和各地區積極推進招标投标改革創新,優化保證金繳納方式,推動投标、履約、工程質量等保證金逐步由現金形式向保函(保險)方式轉變,緩解了市場主體流動資金壓力,有效降低了招标投标交易擔保成本。同時,當前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在執行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比如,部分招标人強制要求繳納現金保證金;部分招标人、招标代理機構、交易平台存在超限收取或超期退還保證金的情形;部分地方招标投标交易擔保辦理流程比較繁瑣、費用較高等。
爲此,《通知》給出了“嚴格規範招标投标交易擔保行爲”“全面推廣保函(保險)”“規範保證金收取和退還”“清理曆史沉澱保證金”“鼓勵減免政府投資項目投标保證金”“鼓勵實行差異化繳納投标保證金”“加快完善招标投标交易擔保服務體系”七大具體政策措施。
其中,在企業較爲關心的清理曆史沉澱保證金問題上,《通知》明确要求2023年3月底前,各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各有關單位和企業組織開展清理曆史沉澱保證金專項行動,按照“誰收取、誰清理、誰退還”的原則,督促招标人、招标代理機構以及其他受委托提供保證金代收代管服務的平台和服務機構全面清理投标保證金、履約保證金、工程質量保證金等各類曆史沉澱保證金,做到應退盡退。
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深化招标投标制度改革對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招标投标協會表示,《通知》的出台,有利于規範招标投标交易秩序,降低招标投标制度性交易成本,切實減輕中小微企業交易成本負擔,激活和支持中小微企業參與市場競争交易,穩定和激發民營經濟競争發展活力,對于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具有積極意義。
在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看來,加快推動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改革,對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招标投标交易擔保活動進行分類指導,多措并舉推進交易擔保制度轉型升級,降低招标投标市場主體交易成本,對于進一步優化招标投标領域營商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将優化金融服務平台業務流程,創新工程履約擔保及信用信息互聯共享應用場景,持續強化平台服務功能,爲減輕市場主體負擔、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活動效率提供平台技術支撐。
“招标投标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就是市場經濟活動。”雲南省昆明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李江說,《通知》是近年來國家多部委在招标投标方面聚焦主題最直接、規範要求最細、解決問題最準的一項政策文件,對各級各地落實相關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針對性、前瞻性和實操性。昆明将嘗試以信用數據代替保證金,努力向招标投标交易“零成本”目标邁進。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切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才能更大激發市場活力。
杭州師範大學副教授尹劍斌認爲,《通知》抓住了降低企業負擔的三個關鍵問題:一是在招投标交易中加快推動以保函替代現金繳納涉企保證金;二是爲信用狀況良好的企業提供便利,降低擔保費用、簡化擔保程序;三是積極發展電子保函,進一步降低保函綜合社會成本。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說,深化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改革,是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的重要舉措。《通知》針對當前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在執行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确要求嚴格規範交易擔保行爲,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幹預,有助于切實減輕市場主體特别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負擔。
“在招投标領域,市場主體因投标導緻大量資金占用,且返還周期長,加大了資金周轉壓力。《通知》聚焦招投标交易擔保突出問題,堅持小切口、大作爲,積極推廣運用創新做法,有利于市場主體解難題、渡難關、複元氣、增活力。”湖北省公共資源交易監督管理局局長黃明說。
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将持續健全招标投标交易擔保制度,及時了解和解決制度執行中存在的新情況新問題。同時,适時開展專項督查檢查,堅決防止招标投标交易擔保領域違法違規行爲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