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路遙】創新發展“共享時刻”
公益广告

【路遙】創新發展“共享時刻”

  近日,2023年度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標識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引發廣泛關注。此次主要征集天舟六號貨運飛船飛行任務、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行任務標識設計方案及其思路闡述,這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歷史上首次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任務標識。

  如果說,2000多年前屈原仰望蒼穹的天問表達的是詩人自己的哲思,那麼,這次的征集活動則使星辰大海的壯闊征程與每個普通人產生了更為直接的聯繫。此前,我國第一輛火星車曾啟動全球征名,收到了近4萬個提名,參與人員年齡最大的95歲,最小的僅7歲。經過層層遴選,“祝融號”眾望所歸,網友紛紛留言:“參與命名,與有榮焉”“投了祝融,也瞭解了火星車的知識”。

  透過類似的互動,看得見科技創新的發展進步,感受得到廣大公眾的熱切關注。不只是航天事業,在推動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進程中,同樣需要創造更多和公眾的連接,呼喚更多創新的“共享時刻”。

  這樣的“共享時刻”,是敞開。回望過去,有許多曾經“小眾”的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影響和改變大眾的生產生活。如今,隨著認知邊界的不斷拓展,黑洞、暗物質、引力波等相對“遙遠”的研究也逐漸進入公眾視野,催生求知熱情。艱深晦澀的專業知識,更加需要及時準確的共享。

  這樣的“共享時刻”,是播種。中國科技大學教授陸朝陽回憶,自己與量子的結緣始於高中時的一場科普講座。當時,科學家潘建偉對於神奇量子世界的描繪,給熱愛物理的少年帶來極大震撼。巧合的是,二人後來在科研路上相遇,深耕量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無心插柳”,收穫多少“柳成蔭”。當科技創新可望可及,培厚的是崇尚科學、追求科學的社會土壤,也能讓更多向往之心敢於暢想、樂於創造。

  最近,科幻影視作品《三體》《流浪地球2》頻上熱搜,再次喚起了人們對於浩瀚宇宙的好奇。這同樣是一種“共享時刻”。創新發展是一場與全社會的雙向奔赴,不管以何種方式相向,在哪個領域共享,都有可能描繪更廣闊的未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春草

一叢白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