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青山腹地
那天,巴士上乘客不多,一路上很少停站,錯過好幾站才下車。尋找前往青山的路,要進入興才街時,才發現輕軌擋住了去路,往回走天橋才能通過。緩步西行,走到如長蛇般很陡的青山寺徑,透過低矮村屋和縱橫電纜,看到青山起伏褶皺的山脊,像是一顆倒立的桃子,峰形尖削。由此,青山與蚺蛇尖、釣魚翁合稱香港「三尖」。
青山曾叫羊坑山、屯門山、瑞應山,到宋朝時稱為杯渡山,一百多年前才演變成青山。杯渡禪師是青山繞不過的名字。南朝釋慧皎《高僧傳》載「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大木杯渡水」,最後消失在「交廣之間」。明清時期的東莞、新安縣志,都有杯渡禪師駐錫屯門的記載。雖然這些難以考證,但不妨想像,當時杯渡到屯門打算乘船回國,但剛好是春夏之交,需等到冬季東北風起,才能揚帆南駛返回印度。在候船的時候,他在灣旁岩穴闢庵暫居弘法,成為將佛教傳入香港地區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