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個周一,跟以往的每個工作日一樣,我在單位緊張地忙碌着。突然手機響了,是我媽打來的電話。
媽媽在家幫我帶寶寶,寶寶九個月了,性情安穩不鬧情緒,隻要吃飽睡好就能開心地玩玩具或者練習爬行,總體來講是個比較讓人省心的小家夥。

寶寶蜷縮身體哭鬧
嘴唇也沒了血色
電話裏媽媽的聲音稍顯急促,說從早晨八點多開始,寶寶不停哭鬧到現在接近兩個小時了,量了體溫并不發燒,也沒有其它的異常表現。我覺得寶寶可能是前一天夜裏醒的次數有點多,沒睡好所以鬧覺,于是叮囑媽媽繼續觀察,有情況随時聯系我。
過了大約二十分鍾,媽媽又打電話過來,說是寶寶的臉色有點蒼白,小嘴唇也不像以前那樣有血色,抱他的時候身體蜷縮着,還是不停地哭鬧。我有點着急了,于是請了假趕緊往家趕,同時聯系老公,說寶寶可能需要去醫院,讓他也趕緊回家。
回到家一看,寶寶還是在哭鬧,給奶也不肯吃,要知道他之前可是個對食物來者不拒的小胖胖。雖然寶寶穿得不少,但小手還是有點微涼,不像之前那樣熱乎乎的。臉色确實不太好,嘴唇也基本沒有血色了,我和老公當即決定帶他去醫院看急診。

“多大了?以前套過嗎?”
急診大夫詢問基本情況之後,觸診了寶寶的小肚子,借助壓舌闆看了看嗓子,便開了驗血、彩超等檢查。剛出診室,寶寶便嘩地一下嘔吐了出來,我和老公猜測可能是因爲輔食吃多了不消化,所以被伸到喉嚨口的壓舌闆一刺激便吐了,期待着寶寶吐完能覺得好受些。
然而接下來寶寶還是哭鬧不止,好在這兩項檢查都能在急診做,省去了不少排隊等候的時間。抽完血我們趕緊去做彩超,彩超室的小姐姐拿着探頭在寶寶肚子上劃拉了兩三下便問我:“寶寶多大了?以前套過嗎?”
我和老公一頭霧水:“套過什麽?”小姐姐解釋道:“疑似腸套疊,這個病容易複發,所以問你寶寶之前有沒有套過。”我們倆無奈地對視了一眼,我猜老公也是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句“容易複發”。
彩超結果出得很快,我們大約十幾分鍾後就拿到報告了,既然基本鎖定腸套疊,沒等驗血結果出來,我們便去找了醫生回診。醫生隻看了一眼報告,便露出自信的神情,一臉笃定地說:“果然是腸套疊,去灌腸吧!我給你開單子,趕緊去做。這是個急症,不要耽擱!”
醫生短促有力的話,讓我和老公的心裏有了些許着落,同時又感到焦慮萬分。有着落是因爲明确了診斷并且有了治療方案,焦慮是因爲病情緊急要馬上給寶寶灌腸,不知道他小小的身子能不能受得了。

我按雙肩、老公按下半身
醫生向寶寶腸道裏注入空氣
空氣灌腸是在胃腸X光操作室裏進行的,操作之前,醫生先跟我和老公談話,告知灌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比如寶寶會哭鬧掙紮、肚子會鼓脹、導管中可能會出現血便等情況,需要我們簽署知情同意書。來不及多想,我便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這個時候我選擇完全相信醫生。
随後,醫生讓我們把寶寶放在操作台上,要求我和老公分工協作:我按住寶寶的雙肩,老公按住寶寶的下半身,以免寶寶掙紮導緻操作中斷。
由于灌腸是在放射線之下進行,所以醫生用一塊防輻射的布,蓋住了寶寶的生殖器部位。醫生先是從寶寶的肛門放進一根特殊的管子,向其中注入空氣,然後在X線透視下開始操作。這時,寶寶哭鬧掙紮得更厲害了,我和老公竭盡全力死死摁住他的身體。
醫生操作幾分鍾便停一會兒,這樣重複了四次之後無奈地說:“腸管裏有個地方一直通不開,需要在寶寶的肚子上揉一揉,當然揉也是有風險的,腸管有可能會破,如果揉了還是通不開就得手術了。”
好在醫生揉完肚子再灌了一次後,寶寶的腸子順利整複,在場的三個大人全都如釋重負。寶寶緩了幾分鍾後,我明顯感覺他舒服了一些,不再大聲哭鬧。醫生交待灌腸後要密切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四到六個小時不能吃喝,最近兩天要少食多餐。
我們帶着寶寶回到了家中,可能是因爲之前哭鬧體力消耗太大,也可能是因爲很長時間沒有進食,寶寶下午一覺睡了四個多小時,醒來之後精神頭明顯好了,臉上也逐漸有了血色。我牢記醫生少食多餐的囑咐,在灌腸結束後的第五、六、七個小時分别給寶寶喂了母乳,三次一共喂了平時一頓的奶量。

複發來得太快
再次灌腸會不會破裂?
原以爲這次腸套疊的風波就要過去了,可當天晚上九點多,寶寶又開始哭鬧了,表現和上午幾乎一模一樣:小手微涼、臉色蒼白、嘴唇沒有血色。這時彩超室小姐姐的那句“容易複發”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可這複發來得也太快了點吧?
來不及猶豫,我們便再一次來到醫院急診科,還是那位醫生值班,還是先彩超确診然後準備灌腸,幾乎是複制粘貼了中午的一切場景。然而進入胃腸X光操作室後,在脫掉寶寶的尿不濕準備放管子的時候,醫生看到尿不濕上的血便猶豫了。雖然我們已經簽了知情同意書,但操作室的醫生認爲寶寶中午灌腸的過程較長,出血較多,不适宜在那麽短的時間間隔内再次灌腸,否則腸管破裂的可能性很大。
操作室的醫生聯系了兩位兒外科的主任會診,一位主任認爲此時不能再灌,否則可能腸管不保;另一位主任認爲相比直接手術治療還是要先行灌腸,不得已時再手術。這下選擇的難題扔給了我和老公,我們權衡再三,還是決定再試一次灌腸,萬一成功寶寶便可免受手術之苦。

再次竭力按住寶寶
心疼加憂慮令我幾乎窒息
同樣的流程,一天之内第二次踏進操作室,我的心情更加複雜。我和老公再次竭盡全力摁住掙紮不已的寶寶,心疼加上憂慮導緻我幾乎窒息。
複套的部位和上午幾乎一緻,灌腸的過程也幾乎一緻,幸運的是在醫生的幾次操作加上按揉之後,寶寶複套的腸管再次整複。
醫生強調二十四小時之内不适宜給寶寶吃喝任何東西了,之後一周的飲食也得加倍小心。于是我們選擇了住院觀察加補液,之後幾天雖然寶寶因爲饑餓偶爾哭鬧,但終究不是腸套疊病痛導緻的那種大哭大鬧了。
這次動蕩不平的風波終于順利度過,在之後養育寶寶的過程中,我們再不敢掉以輕心,平時盡量給他吃一些安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在此我也想提醒大家,對于還不會明确表達自己哪裏不舒服的小寶寶,在養育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觀察其異常表現,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送醫診治,以免延誤病情。
醫生點評
王猛 | 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兒科主治醫師
腸套疊是嬰幼兒常見的緊急腹痛原因,多見于4~10月齡嬰兒。當一部分腸道滑入相鄰的另一部分腸道時,腸道就會發生嵌套。這種情況會導緻腸道梗阻,阻止正在消化的食物通過腸道。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造成腸道損傷、腸道感染、腸道出血以及嚴重腹腔感染(腹膜炎)。
目前,腸套疊的病因尚不清楚,但在某些患兒中可能與感染有關(如病毒、細菌、寄生蟲),也可能由腸道内異常(如息肉、血管畸形)或腸道手術引起。
腸套疊最常見的症狀是孩子突然出現間歇性腹部疼痛,但每個孩子的表現可能不盡相同:孩子可能會擡高膝蓋,變得非常煩躁并大聲哭泣;可能會在兩次疼痛之間又變得正常;也可能會因爲哭泣變得疲憊、虛弱,面色蒼白,四肢發涼;有的孩子還會在腹痛之後出現嘔吐,排便可見紅色、黏液狀的“果醬樣”大便。有時我們還可以在患兒腹部觸摸到像臘腸一樣的包塊。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應當盡快就醫。醫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決定下一步診治,通常需要進行腹部超聲和(或)X線檢查。超聲檢查是一種非放射性檢查,可以通過超聲波來檢查身體内部的情況,觀察到提示腸套疊的特殊征象:同心圓或“靶環征”。
空氣或造影劑灌腸檢查,可以診斷并治療腸套疊。醫生将空氣或造影劑作爲灌腸劑注入直腸,它們在X線下會顯示腸道狹窄、阻塞的位置、程度以及其他問題。與此同時,空氣或造影劑施加在腸道上的壓力有助于腸道伸展開,糾正腸套疊,也就達到了治療的目的。灌腸治療腸套疊的成功率通常較高,主要風險是腸穿孔,發生率低于1%。
首次治療後,3.7%~20%的孩子将出現腸套疊複發,約半數發生在72小時内。複發原因較多,如首次治療不徹底、腸道病毒感染嚴重及飲食不當等。一旦出現複發,需再次進行規範治療,如文中所述的灌腸與手術治療。作者選擇再次灌腸後,經過醫生的操作,寶寶的腸管再次整複。
因此,在腸道恢複正常後,醫生可能建議您将孩子留在醫院多觀察一天,以确保沒有早期複發。灌腸完成後,孩子會把空氣或造影劑排出腸外,這一過程可能會持續幾個小時。期間孩子可能會發熱,這也是常見反應,可以遵醫囑服用退熱藥。如果孩子出院後有任何不适,應當盡快回到醫院複診,以免延誤病情。
雖然大多數情況下,灌腸檢查及治療可以解決腸套疊的問題,但在10%~ 15%的病例中,腸道并不能恢複正常,仍然需要外科手術治療。
個人經曆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昕昕子
編輯:王若愚、代天醫
題圖來源:圖蟲創意

這裏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體驗要分享,或者想講講自己經曆的健康相關趣事,歡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health@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