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生活時尚 就讓孩子長大後自己決定當男還是當女吧,我們做父母的先努力搞錢……
公益廣告

就讓孩子長大後自己決定當男還是當女吧,我們做父母的先努力搞錢……

邁入孕37周的第一天,我家寶寶就迫不及待地“出來”了。可惜孩子體重沒達标,不足5斤,是一個足月小樣兒,瘦瘦黑黑的一小隻。


待我确認是小女寶後,剛出生的她就被護士匆忙推到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了。


故事的走向超乎想象


孩子在重症監護室住了一周。接寶寶出院時,我發現一條特别的注意事項:陰唇肥厚,注意持續觀察


醫生解釋:可能是受母體激素影響,一般會随着孩子生長發育慢慢恢複正常。


但沒想到,故事的走向超乎想象。


雖然出生體重不達标、中間還穿插各種小病小痛,但幸運的是孩子吃嘛嘛香,身高體重很快就趕上同齡寶寶平均水平,生長曲線也蠻不錯的。


由于孩子是足月小樣兒,我們的兒保次數比較頻繁,每次醫生也都會提醒寶寶有陰唇粘連,需要處理


我翻閱了很多資料,都說陰唇粘連一般會在成長過程中自然分開,大多不用特殊處理,即使要手術也是個小手術,當天就可以回家。心大的老母親又心安理得地靜下心來等待。


等到孩子一歲,兒保醫生再次義正言辭地要求:“必須盡快處理,否則孩子越大越麻煩!


我們一下子就被醫生的話吓到了,于是立即把這件事提上日程。我們挂了一家區級醫院的婦科号,主任醫師的意見是孩子大小陰唇粘連得厲害,必須住院做手術,并火速将手術安排在第二天。


老母親忍着心酸陪孩子做各種術前檢查,此處省略一萬字的兵荒馬亂。


第二天我和孩子爸爸徘徊在手術室門口,恰好孩子爸去買午飯的時候,醫生一臉陰沉地找我談話:“粘連的陰唇分開後,我們發現有且隻有一個口,尿管插進去導出來的是尿液,沒有找到陰道口,不能排除孩子先天性假兩性畸形的可能……


我聽完整個人都懵了,眼淚控制不住地嘩嘩往下流。


爲了明确診斷,醫生第二天又給寶寶做了子宮及雙附件(雙側卵巢、輸卵管)的超聲,可能是受孩子劇烈反抗及腸脹氣的影響,B超提示:隐約可見子宮,附件不可見。


泌尿科醫生會診後,考慮是先天性陰道閉鎖。這樣看起來,與假兩性畸形相比,陰道閉鎖好像就沒那麽嚴重了。我們兩口子懸着的心又落了下來。


之後小寶又住院了半個多月,每次換藥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喊。她住院這些天,我的心情也宛如坐過山車一樣起起伏伏。


這該死的緣分啊


又過了半年,孩子感冒了,我帶她去兒童醫院看病,突然覺得是時候繼續面對“疾風”了。這次我們從婦科轉戰到了内分泌科,醫生看了病曆後,大手一甩,開了長長的檢查清單。


因爲這次有DNA相關的檢查,等了半個多月,所有結果才陸陸續續出來。拿到閨女性染色體檢驗報告的時候,我的五官都扭曲了,上面赫然寫着“XY”!


這超出了我的生物學知識範疇啊!一頓胡思亂想後,我又顫巍巍、手抖抖地挂了醫生的複查号。醫生看了看染色體檢驗報告,又瞟了瞟之前B超單,說B超要重新做,還要再做些其他檢查,又甩了長長的檢查清單。


有了之前的抽血經曆,看着又是六七管血的檢查項目,這次我就委派隊友帶着孩子抽血了。


B超結果當天就出來了:盆腔内未探及子宮、卵巢樣回聲,雙側腹股溝區探及睾丸樣回聲


過了幾天,基因檢驗結果提示:SRD5A2基因緻病突變


然後又是長長的檢查清單,這次我和孩子爸爸也要做基因檢查。适逢2022年年底,一輪陽康過後,我們一家三口紮進湧向醫院的人群中。


不出醫生所料,父系母系DNA檢查都分别檢測出SRD5A2雜合突變。


唉,這該死的緣分啊,讓天南地北兩個攜帶相同雜合突變基因的男女走到一起、結爲夫妻,他們的孩子剛好又中了這1/4的概率,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命中注定”吧。


檢查結果彙總丨作者供圖


現在有且隻有一個選項


内分泌科醫生組織了多學科專家會診(内分泌科、遺傳學科、泌尿外科),小家夥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了。


結合各項檢查結果,得到了最終的診斷:5α-還原酶2型缺乏症


至于選男還是選女這個議題,考慮到孩子面相偏男、性格偏男、朋友選擇偏男,老母親在會診前,雄心壯志風風火火地計劃:孩子讀幼兒園前盡快完成矯正手術,然後改名換性(甚至還想好了與目前名字同音異字的男性化名字),将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


但泌尿外科專家表示,目前孩子重度尿道下裂+小陰莖(那組織都稱不上是陰莖),外陰不具備做男性的條件


内分泌科專家也表示,雖然目前檢查提示睾丸間質細胞功能尚可,但由于基因突變影響,不能确定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激素分泌情況。


會診後各專家都建議繼續按目前性别撫養,持續觀察外陰發育情況,待青春期前再作選擇。


多學科會診意見丨作者供圖


當頭一盆冷水,讓我徹底冷靜下來。如此看來,現在有且隻有一個選項:繼續當女孩子撫養


面對這個結果我們都非常無奈,但也很快想通并接受了現實:就讓孩子長大後自己決定吧!做父母的目前能做到的就是努力搞錢,做TA堅實的後盾,幫TA爲今後的選擇買單。


故事寫到這裏未完待續,就讓成年的我們先懷揣着這份憂慮,孩子就盡情地享受快樂童年吧


這麽一想,我長籲一口氣,停止摸魚轉頭搬磚而去。


醫生點評

朱麗業 | 北京市海澱區婦幼保健院 婦産科 主治醫師

文中寶寶最終診斷爲“5α-還原酶2型缺乏症”。5α-還原酶2型缺乏症是由于SRD5A2基因突變所緻,它是一種常染色體隐性遺傳疾病,也是“46,XY”性别發育異常疾病的主要類型之一該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尚不清楚。


該病患者,染色體核型爲“46,XY”,胎兒期睾丸發育基本正常,睾酮水平也基本正常或代償性增加。但由于5α-還原酶2型缺乏,睾酮轉化爲二氫睾酮的過程受阻,二氫睾酮完全缺失或少量存在,故患兒體内雖然具有睾丸、輸精管、發育不成熟的前列腺,但外生殖器卻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男性化障礙——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尿道下裂、小陰莖、隐睾等,其外生殖器表型多樣,從不完全男性化到完全女性化皆可出現,并且多數患者呈女性外生殖器外觀


對于有“46,XY”性發育異常家族史、産前超聲檢查發現外生殖器不典型的胎兒,可遵醫囑抽取妊娠早期母親外周血行無創性産前檢查,判斷胎兒的染色體核型,這種方式對于性别确定的準确率高達98%~99%。


而對于産前未進行相關檢測的5α-還原酶2型缺乏症患兒,則應完善染色體核型分析及盆腔超聲檢查(探查内生殖器情況)。出生後如發現外生殖器外觀異常,應在出生後6~36h完善睾丸相關激素水平測定。對于新生兒,SRD5A2基因分析應作爲首選診斷方法。


如前所述,該病患兒外生殖器從不完全男性化到完全女性化皆可出現,使得家庭撫養的選擇存在差異,可能按男性撫養患兒,也可能按女性撫養患兒


對于按男性撫養的患兒,應在小青春期結束後(即出生6個月後)開始雄激素治療,促進外生殖器生長。對于按女性撫養的患兒,建議延遲睾丸切除術至青春期,10~11歲時可采取小劑量雌激素替代治療,模拟正常的青春期。


不過,由于5α-還原酶2型缺乏症患兒可正常進入青春期,随着睾酮等性激素分泌量的增加,按女性撫養長大的患兒,此時會出現第二性征男性化,如變聲、陰莖增大等。這使得按女性撫養的患兒,會在青春期出現性别焦慮和社會性别轉換,有數據顯示這類患兒中有48%~63%最終會選擇轉變社會性别爲男性,并接受手術治療


最新研究表明,無論外生殖器男性化程度如何,産前雄激素暴露對于形成男性性别認同的影響,高于生後雄激素暴露或後天養育。因此也有研究者建議,應盡量早期診斷并建議按男性性别撫養,可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


當然,現實生活中到底怎麽選擇可能更爲複雜。性别分配的選擇需在患兒、家長以及内分泌科醫生、小兒泌尿外科醫生、心理醫生等共同研究探讨的基礎上決定要利于患兒性别認同,符合社會文化背景、家庭信仰及當地法律法規,利于外生殖器的手術操作,并最大限度保留潛在的生育能力。

個人經曆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圓茜路過

編輯:白吉、黎小球

封面圖:圖蟲創意


這裏是果殼病人,專注講述健康故事。

如果你有得病、看病的體驗要分享,或者想講講自己經曆的健康相關趣事,歡迎投稿至health@guokr.com

本文來自果殼病人(ID:health_guokr),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系health@guokr.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爸媽,煮餃子真的不用中途加涼水了!

蘭博基尼Revuelto:首款HPEV高性能V12混合動力超級跑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