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特首李家超指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填海兩個項目都會推動。
香港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傳媒時表示,本港整體土地供應除了要照顧居住需要,更要兼顧香港的競爭力,「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計劃都已在施政報告提出,兩個項目都會做」。
特首指出,兩個項目帶給香港的,不止於5至10年的土地供應,而是長遠至超過30年、50年的效益和競爭力。他希望各界眼光愈看愈遠、愈看愈大,而非愈看愈窄、愈看愈小。
李家超在其首份施政報告中提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和交椅洲人工島填海。他指出,這兩個項目,特區政府都會做,而且要計劃如何做好。他說,審視整體土地供應時,除了要提供足夠土地以符合居住、經濟發展需要,還要兼顧香港的競爭力。因為有足夠的土地才可發展經濟,而土地開發價錢及租金等都會影響本港競爭力。
為港帶來30、50年效益
李家超舉例,在土地供應方面,香港人均居住面積的中位數大約為16平方米,較新加坡及上海大約低三分之一,更較深圳低四成。社會應該思考香港是否永遠都停留在這一階段,為何香港現時的居住面積比不上其他城市,如何可以做得更好。
競爭力方面,李家超說,香港不是跟自己競爭,而是跟國際競爭,即「跑贏」其他人。「我希望我們的眼光應該愈看愈遠、愈看愈大,我們的眼光不應該愈看愈窄或愈看愈小。」他強調,過去的土地限制令香港在住房,甚至是競爭力方面,成為發展樽頸。而無論北部都會區或交椅洲人工島,所提供的土地不是說5年、10年,而是更為長遠,涉及未來30年、50年所帶給香港的效益和競爭力。
願聆聽各界對填海意見
填海方面,李家超表示,香港的填海面積與其他城市相比並不算多,「我們經常希望香港不要輸給我們的競爭對手,但我們在考慮整體土地供應時,不能只考慮目前,我們考慮的是跟全世界競爭;亦不應該只是考慮未來的3年、5年,我們考慮的是將來。」他表示,在這一方面,特區政府很希望聆聽各界意見。發展局正進行相關諮詢工作,並會充分考慮收到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