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話談天下】中國依然是全球經貿的壓艙石
公益广告

【話談天下】中國依然是全球經貿的壓艙石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日前表示,前兩個月海關總署公布的中國外貿數字呈下降趨勢,這是由於世界經濟總體複蘇還不夠有力。世界貿易組織3月初發布的數字稱,國際貿易晴雨表的指數比上次公布的指數下降了4個百分點,只有92.2%,而基數是100,指數反映了國際需求不暢通。從已回收的廣交會1.5萬家企業的問卷調查顯示,訂單下降、需求不足是遇到的主要困難,預期今年的外貿形勢嚴峻複雜。

  國務院總理李強4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政策措施。會議指出,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對穩增長穩就業、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中國多年穩居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去年,疫情陰霾、烏克蘭危機、美國輸出全球性通脹的多重壓力下,中國外貿依然“漲姿勢”,凸顯外貿硬實力基礎穩固。2022年中國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達到42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對東盟、歐盟、美國分別進出口6.52萬億元人民、5.65萬億元、5.05萬億元,分別增長15%、5.6%、3.7%。其中,美國對華貿易戰持續了5年,不斷對華“脫勾”,中美貿易額依然增長。 

  “出口馬車”動力相對充足,彌補了投資降低、消費減弱“兩架馬車”的動力不足,為穩經濟作出了貢獻。中國穩固全球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地位,也緩解了全球需求不足壓力,為萎靡不振的全球貿易注入中國活力。

  全球外貿形勢不容樂觀。一方面,疫情後延效應猶在,烏克蘭危機從歐洲地緣政治危機演化為大國博弈和全球性風險,影響全球貿易,制約全球經濟複蘇;另一方面,美歐高通脹的負面慣性猶在,美聯儲加息進程尚未結束,全球金融市場風險加劇,對全球貿易形成拖累效應。

  疫後全球經濟,只有在全球化中才能恢複活力實現複蘇。全球貿易大國,更應摒棄單邊主義思維和貿易保護心態,杜絕任何形式的“脫勾”,方顯負責任大國的應有本色。

  此外,中國內需市場複蘇有力,地方政府和企業也表現出海外搶單的集體熱情。今年一季度,媒體出現各地到海外搶單的新聞,這也凸顯政府、市場、企業穩外貿的三方合力。搶抓機遇穩外貿,齊心協力謀複蘇,也是中國特有的現象。

  東盟、歐盟、美國是中國當前三大貿易夥伴,即使中美貿易份額和增速持續降低,中國外貿的基本盤也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和位移。除了“一帶一路”沿線貿易夥伴的加入,中國還是全球化的引領者。因此,盡管全球外貿形勢複雜嚴峻,中國依然是全球貿易的壓艙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嫦鵝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