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現代化養殖 漁業添動力

香港三面環海、水深港闊,漁業發展源遠流長,惟傳統木制魚排難抵浪急風高,僅可築于有天然屏障的水域小規模作業。社會進步,技術如是。政府引入先進養魚網箱技術,又開辟新魚類養殖區,爲業界帶來升級轉型契機。

抗風抵浪  産能優秀

 

漁農自然護理署引入的新式鋼鐵桁架網箱能按需要升出海面或半潛海中,且因應香港水文環境設計,具抗風、抗流、抗波浪能力,較木制魚排耐用,壽命可達25年。

 

更重要的,是應用新技術可大大提升産能。以東龍洲的現代化海産養殖示範場爲例,有效養殖水體容積約1.1萬立方米,每年可養殖300噸水産,産能遠高于傳統魚排。

 

香港現有26個魚類養殖區,大部分位于近岸水域。爲推動漁業升級轉型,漁護署計劃增設黃竹角海、外塔門、大鵬灣和蒲台(東南)四區共約590 公頃面積爲新魚類養殖區,全部位處水流較佳的開放水域,新式網箱将可大派用場。

 

規模增加,漁護署也爲示範場引入現代化管理設備,實時監控、水質監測、自動投餌,以至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系統,一應俱全,對監察養殖魚類和海産健康、應對台風等特殊情況均起重要作用。

 

持續發展  提質提量

 

提量,也講求提質。

 

理工大學未來食品研究院副院長郭穎軒指,研究顯示,在示範場養殖的魚營養足而脂肪少,生長速度、存活率都較在傳統魚排養殖好,其中一個原因是地點遠離岸邊,加上水流相對充足,魚的排洩物易被沖走,因此水質較佳。

 

在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下,理工大學在示範場進行推廣海産養殖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計劃,爲傳統養殖戶和有意投身養殖業者提供課堂理論和實地實習訓練。

 

梅瀚文本身從事資訊科技業,早前有工作與養殖業有關,在好奇心驅使下參加計劃,成爲學員。

 

抓住契機  投身漁業

 

他盛贊培訓理論實踐并重,理大和漁護署人員循循善誘,使他獲益良多,且有助增強業内人際網絡,終成功與同學自組公司,投身養殖業。

 

除負責管理和協助培訓,漁護署高級漁業主任(水産養殖)周永權說,署方人員日常也要在示範場負責簡單維修、養殖試驗等一系列工作,日曬雨淋在所難免,幸同僚從不計較抱怨,希望利用示範場讓業界和公衆了解現代化深海網箱養殖模式,令深海網箱養殖在本地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市建重提檢視「同區7年樓齡補償」 韋志成:當年沒深思熟慮 發展局:或有檢視空間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514-3979969

郵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16:0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