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韋志成:7年樓齡機制貴填海60倍 開發土地勝收購補償 「小撮人辛苦錢賠舊樓業主 須反思」
公益广告

韋志成:7年樓齡機制貴填海60倍 開發土地勝收購補償 「小撮人辛苦錢賠舊樓業主 須反思」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繼續採用同區7年樓齡機制只會托高重建區內新樓樓價,「整區樓價上升,市建局支付補償金額亦上漲,這是否健康發展?」(賴俊傑攝)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指出,繼續採用同區7年樓齡機制只會托高重建區內新樓樓價,「整區樓價上升,市建局支付補償金額亦上漲,這是否健康發展?」(賴俊傑攝)

【時報訊】市區重建局沿用逾20年的「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面臨調整,甚至可能被其他方案替代,近日引起社會關注。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接受本報專訪時透露,冀以開發土地作為替代支援舊區更新的其中一個選項,並指同區7年樓齡機制的每呎土地開發成本,較填海高逾60倍。他又表示,現在是合適時候讓社會反思,由一小撮購買市建局重建住宅物業人士的置業款項,用來補償受重建影響舊樓業主換樓是否合理。他指出,繼續採用同區7年樓齡機制,只會托高重建區內新樓樓價,然後再推高重建賠償款額,認為社會須正視。

明報記者 黃偉超

指現機制推高樓價 再加重賠償

韋志成上月27日於港台節目《星期六問責》曾提及將對同區7年樓齡機制進行檢討,引起外界不同解讀,包括是否調高樓齡以減低補償金額、設審查機制收緊可獲補償者資格、讓有參與樓宇復修業主較無參與者獲更多補償等。韋志成向本報表明,外界把焦點放在一兩個環節,例如7年會否變10年等,然而他提及的取代方案,是一直以來都提出以開發土地作為替代方案其中一個選項。

開發土地收益可循環投放舊區

「如果將補償舊樓、7年樓齡補償機制的金錢,投放在土地開發,包括『明日大嶼』交椅洲人工島,再把土地支援舊區更新,而舊區更新過程中所得收入,又再投放土地開發,這個循環便可以形成,更具成本效益」。他解釋,舊區更新是清拆樓宇後釋放出土地,與填海一樣是土地開發方法,而填海以今日計算,按明日大嶼規模為例,成本約每呎1300至1500元,但舊區更新如九龍城KC014項目,所得土地涉及收購地上樓宇內每一層單位的業權和地舖,並以7年樓齡呎價補償自住業主,每呎土地開發成本是填海的60多倍,是最昂貴選項。他強調,考慮任何替代方案,最重要是確保市區更新有充足資源運用,長遠維持市區更新的3個周期發展,不止談收購補償方案如何計算的問題。

韋志成當日在節目又提到,當初制定同區7年樓齡補償機制時沒有深思熟慮,他對此再進一步解釋:「我所提出的沒有深思熟慮,不止政府,而是當時整個社會,包括立法會。當時訂出7年樓齡機制,無疑要照顧舊樓業主,但無諮詢有意置業的市民。這個機制的最大問題,是以購買市建局樓宇的一小撮置業人士,他們辛苦儲首期的錢,去補償一些已經有物業的舊樓業主去買一層新樓,這樣是否公平呢?」

須全社會諮詢 不止舊區居民

「7年樓齡機制存在很多根本問題,但市建局無法解決,解鈴還須繫鈴人,這是政府和立法會的協議,需要由他們去解決,我們可以與政府分享有關建議,而任何改變都須諮詢,不止舊區居民,而是整個社會的意見。」

韋志成早前以油旺項目為例,提及總收購成本增至約1.1萬億元,當中4500億元是按同區7年樓齡機制額外補償。他形容機制會間接托高樓價,「市建局愈做得多,愈係托市,當重建區多新樓落成,整區樓價上升,市建局支付補償金額亦上漲,這是否健康發展?」

他稱有立法會議員曾批評他不負責任說同區7年樓齡機制替代方案,但他不能不發聲,「我可以仍然用發展商心態,揀一些有盈餘的項目去做,做完後便退休,但這不能解決現時出現的問題,我現在正是負責任地把問題說出來,讓大家一同去考慮清楚。未來高買低賣只會更趨嚴重,樓價亦不會如以往繼續上升。現在絕對是適當時機深化替代方案予社會討論」。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精神健康谘询委员会周五举行会议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