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指,二級曆史建築何東夫人醫局已活化成何東夫人醫局.生态研習中心并正式開幕,推廣保育自然生态和可持續發展。
另外,自2008年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推出至今,共22幢政府擁有的曆史建築被納入計劃。計及今年第四季将啓用的聯和市場,落成啓用的項目共13項。政府會精簡計劃申請程序,并爲營運機構提供更到位的支援。政府現正就計劃進行全面檢讨,目标在今年内落實執行優化措施。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6月11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在發展局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第四期下,何東夫人醫局已被活化成何東夫人醫局.生态研習中心。早前,我很高興出席其開幕儀式,見證這幢二級曆史建築的活化成果。今次,我邀請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暢談一下過去在推展保育方面的工作,以及未來的計劃,而負責推展何東夫人醫局活化項目的啬色園代表,亦會爲大家介紹其活化成果。
活化曆史建築夥伴計劃
香港的曆史建築保育政策重點,是緻力在尊重私有産權和保護文物建築兩者之間取得适當平衡,并善用古迹,推動文物教育。
政府在2008年推出活化計劃,通過夥拍非牟利機構,保存、活化、善用政府擁有的曆史建築,爲不少建築注入新生命,讓巿民參觀和欣賞建築的文物價值。
蔣志豪表示,計劃至今已推出六期,共22幢政府擁有的曆史建築被納入計劃。早前何東夫人醫局.生态研習中心的啓用,意味着第四期活化計劃的三個項目包括大坑火龍文化館及薄凫林牧場已全部開始營運。計及今年第四季将啓用的聯和市場,屆時落成啓用的項目合共13項。
複修過程的挑戰
新舊共融是活化的重要目标,但要活化曆史建築作現代化用途,同時保留其重要文物價值,并不容易,例如活化後的曆史建築必須符合現行的消防及建築物條例以及無障礙通道的要求。由于曆史建築物多數在有關條例實施前已建成,所以活化項目須作一些大規模的改動及加建,亦令活化曆史建築增添不少挑戰。爲此,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在活化計劃下會提供一站式技術支援,并在有需要時協助獲選機構向相關部門查詢及跟進。
協助聯繋其他政府部門
以何東夫人醫局爲例,政府資助活化工程所需費用外,辦事處亦在工程設計階段,協助獲選機構與相關政府部門協商。爲了符合現行的消防條例,我們協助聯繋水務署于何東夫人醫局附近街道加建消防龍頭。另外,就消防裝置及消防供水缸的要求,我們聯絡消防處提供建議予設計團隊考慮,最後,消防裝置設于新建的副樓,消防水缸則放在地底,以減少對曆史建築外觀的影響。
此外,醫局以前沒有正式的排污系統,辦事處和渠務署、建築署及食物環境衛生署協調,把醫局産生的污水排到古洞街市的污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
何東夫人醫局.生态研習中心
醫局于1933年落成,是政府在新界興建的首批鄉郊診所。醫局由何東爵士捐款興建,并以其元配夫人麥秀英命名。醫局2009年12月獲古物谘詢委員會評爲二級曆史建築。2015年6月,啬色園獲選爲何東夫人醫局進行活化工程,并将項目命名爲何東夫人醫局.生态研習中心。
推廣保育自然生态及可持續發展
啬色園黃大仙祠監院李耀輝(義覺)道長表示,位于古洞的何東夫人醫局,鄰近塱原一帶,綠樹林蔭,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活化爲生态研習中心後,醫局戶外空間保留了原有的果樹,亦設有生态池、中藥園圃及有機菜田,可以向大衆提供實地生物考察課程及體驗活動,如觀鳥、生态攝影、蝴蝶普查等,以推廣保育自然生态及可持續發展。
中心于上月正式開幕,有興趣的市民可透過電郵或電話6995 9873聯絡啬色園,查詢或預約團體導賞活動。
香港的曆史建築得以保育和活化,實有賴各方多年來的支持。我期望将來有更多有熱誠的營運機構參與,爲公衆帶來更多優質的活化項目。爲進一步做好有關工作,我們會精簡申請程序及爲營運機構提供更到位的支援。政府現正就活化計劃進行全面檢讨,并會谘詢保育曆史建築谘詢委員會的意見,目标是在今年内落實執行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