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妙用新科技 緝污護環境

科技解難,成效顯著。環境保護署近年引入采樣無人潛水艇,除了用于監察水質,更以創新思維善用其偵測功能和小巧靈活的優點,在錯綜複雜的渠道内調查污染源頭,提高效率,更免去派遣蛙人下水搜索所面對的潛在危險。

 

早前環保署接到投訴指沙田城門河受污染,傳統的調查方式是先打開重型渠蓋檢查渠道情況,有需要則再派蛙人深入查勘,但部分涉事渠蓋處于高速公路,署方無法封路開啓渠蓋調查。調查人員苦思三、四星期仍對污染源頭茫無頭緒,進展緩慢。

 

調查污染源

 

所幸該署智慧科技專案小組想到利用潛水艇反向追蹤,從發現污染的地點出發,沿污水由下而上追蹤源頭。小組成員特地爲潛水艇加裝潛望式鏡頭,使畫面不受污水影響,可清晰觀察渠道情況。

 

潛水艇在渠道潛航一段距離後,調查人員很快便鎖定疑似流出污水的支流,大幅收窄調查範圍,迅速找出污水源頭。

 

監察保水質

 

查案以外,監察也是潛水艇的主要任務。

 

環保署定期驗測城門河水質,檢視環境保護工作的成效。潛水艇可加配實時水質監測器和水樣本取樣器,在水底不同深度實時監測水中的溶氧量、酸堿度、濁度等,并能抽取水樣本作進一步化驗。

 

上世紀80年代,城門河污染嚴重。多年來,政府各部門同心協力,采取多項污染管制措施,積極改善城門河水質。從潛水艇現時所拍到的清澈景象,便知道這些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城門河已成爲多種海洋生物的栖息處。

 

潛水艇在機場三跑道系統工程中也派上用場。環保署在水流急速、能見度低的水域放出潛水艇,監察環境許可證持有人有否按政府要求,将受影響的珊瑚遷移至指定地點。有别于以往隻能單靠許可證持有人提交報告了解珊瑚狀況,潛水艇能使署方人員直接、安全地得悉水底實況。

 

專組助創新

 

環保署積極推動科技發展,更以身作則,在2019年成立智慧科技專案小組,運用團隊智慧加上先進科技,突破傳統思維,解決在辨識污染源和取證時遇上的執法難題,揪出污染者懲治。

 

首席環境保護主任楊維德表示,環保署上下一心,專案小組思考解決方法時重視前線人員意見,使人員在工作上樂意應用新科技,推動部門創新。

 

正因如此,環保署在2022年公務員優質服務獎勵計劃奪得創新及科技獎 (科技應用)金獎。評審委員贊揚署方運用多種先進科技打擊污染,成果顯著,有效改善民生,更能清楚展示應用科技帶來的好處。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串謀顛覆案/16不認罪被告串謀顛覆表證成立

大疆被指違規航拍維港 民航處稱跟進 未提執法 涉事宣傳片下架 公關稱可能無申豁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