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政府公布輸入勞工安排 建造業上限1.2萬人 運輸業8000人
公益广告

政府公布輸入勞工安排 建造業上限1.2萬人 運輸業8000人

    政府昨午(13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有關輸入勞工安排,建議為建造業及運輸業制定與「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相若的計劃,同時為其他界別優化「補充勞工計劃」的涵蓋範圍及運作。其中,在建造業及運輸業輸入外勞方面,建造業最多輸入1.2萬名外勞,運輸業最多輸入8000人,航空業最多輸入6300人。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及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等官員出席。

17.jpg

圖:中通社

    黃偉綸:不容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蘇瓶頸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表示,隨着本港人口老齡化,香港出現結構性勞動人口縮減問題,多個勞動力密集的工種,特別是建造業及運輸業均出現人口短缺問題。面對嚴峻及迫切的勞動力短缺現實,政府會果斷處理,不容許人力短缺成為阻礙香港復蘇、窒礙經濟發展、影響民生的瓶頸。

    黃偉綸指出,為應對香港勞動力短缺,政府將參考院舍輸入護理院特別計劃,為運輸業及建造業設立特別計劃,並優化補充勞工計劃,處理其他行業的人手短缺。他重申,本地勞工優先的大原則不變。

    黃偉綸續指,推行新政策及安排時,會堅持一直以來奉行的原則,包括確保本地勞工優先就業。當行業已盡力推出培訓及各種鼓勵就業措施後,仍有人手短缺的問題,適度有規範輸入勞工是不得不考慮的政策,以確保本港經濟有足夠動力發展。他又說,輸入外勞不是引入廉價勞工,外勞的工資不可低於相關職位的工資中位數。

19.jpg

黃偉綸。圖:中通社

    黃偉綸說,輸入勞工只是應對人手短缺的其中一個方法,政府會加強本地培訓,包括輸入外勞的僱主要付僱員培訓費,供僱員再培訓局做本地培訓工作。每名輸入外勞的僱主,都要就每名輸入的勞工,繳付每人每月一筆過400元的僱員再培訓徵款,相關款項會全數交給僱員再培訓局,用以加強培訓本地勞工。

    黃偉綸期望在今年第三季可進行申請,而勞工處處理「補充勞工計劃」的申請時間,可由需時5個月處理減至在3個月內完成處理。

    僱主須繳付「僱員再培訓費」每名外勞400元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表示,香港正面對勞動人口結構性縮減,2018年勞動人口有368萬人,至2022年只有346萬人,當中低技術減少約16萬人,所以很多行業面對人力不足;而僱員再培訓局內就業掛課程資助額由5800增加至8000元。

20.jpg

孫玉菡。圖:中通社

    孫玉菡指出,當局會就建造業和運輸業輸入外勞計劃,定期向勞顧會匯報,初步計劃每半年匯報一次,不同行業計劃會由指定公職人員審批;僱主也要就輸入外勞繳付「僱員再培訓費」,每位輸入外勞的僱主要為每位外勞每月繳付徵款400元;且設有人手限制,輸入比例為2名本地工人可輸入1名外勞。在住宿安排方面,僱主可在本港提供居住地方,或在內地住宿;如輸入外勞為內地人,必須要經內地政府認可的對外勞務企業進行招聘。

    建造業輸入外勞上限為1.2萬人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引述建造業議會今年2月的預測,指到2027年,熟練、半熟練工人、技術員短缺會擴至4萬人,今次建造業特別計劃將會輸入外勞,上限為1.2萬人,並優先考慮公營工程項目,並要超過某個金額門檻,屬較大規模。

    甯漢豪指出,有關項目包括基建、公營房屋、造地、機場工程、醫院鐵路等,由於項目照顧公眾利益,加上有政府公營部門或相關法定機構監管,對做好輸入外勞計劃,相信可讓社會有更大信心,而外勞必須在獲批申請的工程項目及地盤工作。政府亦會考慮特殊情況下讓私營項目申請,但必須證明引入的勞工在香港非常短缺,因此相信私營項目並不會使用很多配額。

    甯漢豪續指,政府會要求申請人提供不少於獲批輸入配額的一成,作為本地勞工額外培訓名額;而在今次計劃下,所有申請都要符合「一對二」的人手比例,即1名外勞對2名本地勞工。

22.jpg

甯漢豪。圖:中通社

    在審批機制方面,甯漢豪說,建造業議會將主持「短期勞動力供應專責小組」,透過勞資雙方參與,就短缺工種、工資中位數水平等向政府提出意見;政府會成立諮詢委員會,就專責小組建議及執行細節等給予意見,政府內部的跨部門委員會會就每宗申請向發展局常任秘書長提供意見,最後常任秘書長會作審批。

    住宿安排方面,甯漢豪表示,由於外勞輸入數量較多,政府明白社會擔心加劇基層住房壓力,認為有條件為業界加入額外要求,僱主要為輸入勞工在本港提供住宿,由於建造業是人手密集行業,要集中在工地內進行,因此宿舍地點必須在工地宿舍或中央宿舍。政府計劃將元朗潭尾的社區隔離設施,改建為建造業勞工的宿舍,由建造業議會管理,僱主需向議會交租。

    航空業輸入外勞上限為6300人

    對於航空業輸入勞工計劃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表示,建議針對10個人手短缺特別嚴峻、本地招聘有困難的前線機場工種輸入勞工,上限為6300人,約為前線職位出缺總數約一半,其餘空缺繼續由本地勞工填補。

    林世雄解釋,本港空運量在全面通關後迅速反彈,今年4月達到疫情前約五成,如果條件許可相信在明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但業界人手在疫情期間大幅減少,其中前線機場員工流失率較高。根據機管局調查,預計明年年底業界人手缺口達1.6萬人,當中七成半、約1萬個是前線機場職位空缺。他說,國家「十四五」規劃確定香港國家航空樞紐地位,本港要不負國家重托,有必要採取進取、針對性和穩健措施,盡快解決人手嚴重短缺問題。

21.jpg

林世雄。圖:中通社

    林世雄指出,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才可輸入勞工,配額分配將考慮市場份額和員工總數等因素。如果申請人提交資料齊備,預計在收到申請起1個月內完成審批。住宿方面,由於機場臨近港珠澳大橋,估計絕大部分輸入勞工會住在內地,機管局會統籌跨境交通,讓輸入勞工即日來回機場工作,員工需自行承擔交通費,屆時有監管機制防止濫用和違規情況。

    林世雄續指,輸入勞工計劃的大前提是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參與計劃的僱主必須就每名輸入勞工每月向機管局繳交400元的費用,機管局每年亦會撥出同僱主所交總額相約的款項,用以資助負責機場營運的本地員工交通費。

    公共小巴及客車司機上限為1700人

    至於公共小巴及客車行業輸入勞工計劃,林世雄表示,行走固定或預先指定路線的公共小巴和客車營辦商可以申請輸入司機,上限為1700人,當中小巴司機900人、客車司機800人,佔相關行業勞工的一半。大部分跨境巴士司機會居住於內地,其他司機則住在僱主提供的宿舍。如申請人交齊資料,1至2個月可完成審批。

    林世雄說,在陸路公交行業中,公共小巴司機短缺和高齡化問題持續多年,而受疫情和邊境管制措施影響,客車司機嚴重流失,難以應付新發展區和跨境客流增加帶來的公共交通服務需求,可能會影響公共交通服務的穩定性。根據政府研究,公共小巴和客車司機分別短缺近2000人和約1600人,佔該類司機約兩成人手。

    在住宿方面,林世雄指,估計大部分跨境直通巴士司機會住在內地,公共小巴和客車營辦商則會根據司機服務區域安排住宿。

    林世雄續指,輸入司機需持有獲運輸署認可的非本地小汽車駕駛執照1年或以上,署方會協助他們在本港參加公共小巴或巴士駕駛執照的考試,並必須完成職前課程和實習訓練,以熟悉交通規則和駕駛路線才提供服務。

18.jpg

圖:中通社

    暫停26職位不得輸入勞工規定

    另外,政府宣布將會優化現有補充勞工計劃,包括暫停執行現有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規定,為期2年。相關職位包括售貨員、侍應、接待員、收銀員、文員、電話接線生、駕駛員、髮型師、送貨員、石工等。

    孫玉菡表示,本港目前多個行業都有人手不足,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平衡本地勞工權益及行業人手短缺問題,強調在新安排下會保留相關空缺需有4星期本地招聘的要求,勞工處會就每宗申請作甄別及分析,並諮詢勞顧會意見。

    孫玉菡指出,優化計劃不會影響本地低技術勞工就業機會,當局會有嚴格把關,確保所有本地工人獲得優先就業後,仍有勞工短缺時才會處理相關申請。

    孫玉菡又表示,勞工處會精簡「補充勞工計劃」申請的審批程序,第一,加強向僱主發放申請資訊,勞工處會為僱主舉辦全新簡介會,解釋申請所需提交的資料,亦會公布常見申請職位的入職條件、職責範圍及每月工資中位數,供僱主參考;第二,精簡申請資料的核實程序,勞工處會審視文件,並按情況向僱主進行電話或書面詢問代替審批前巡查。勞工處會重新調配相關資源以加強調查輸入勞工就懷疑僱傭權益受損提出的投訴;第三,優化諮詢勞顧會的工作流程,勞工處會採用表列形式提交建議重點,取代個案撮要,如有需要亦會增加向勞顧會傳閱申請的次數,以及將勞顧會審閱每批申請的時間,由現時的7個工作天縮短至4個工作天。

    孫玉菡說,勞工處近年處理 「補充勞工計劃」的申請,大部分在接獲申請後約需時5個月處理。在推行擬議優化措施的同時,勞工處會公布績效指標,在3個月內完成處理該計劃下通過甄別的申請,讓僱主更 清晰理解處理申請的時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Emily】消防有任務畀阿漆 拍片宣傳樓宇安全

黑暴武庫案 4暴徒判囚16至38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