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說,區内不同經濟體在新冠疫情後各自推出新措施,争取經濟盡快複蘇。香港除鞏固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傳統優勢外,也要大力發展創科和文化藝術等新興優勢,提升國際競争力。
他指出,現時社會相對團結,政府凝聚各界努力逐漸見到成果,社會有共同義務和意識一起爲香港拼經濟、拼發展、拼競争力。
以下是行政長官李家超6月26日在「彙聚金融 智創未來」研讨會暨香港經濟日報企業大獎頒獎禮2023的演辭全文:
馮紹波主席(香港經濟日報集團主席)、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非常多謝紹波主席剛才講及特區政府的工作。紹波主席其實也是一個氣功大師,我們大家交流過氣功心得。剛才他說我們希望打通香港所有經絡,我們是要努力的。氣功還給我兩個啓啓發,第一,練氣功一定要持之以恒,勤力練氣功,即每日練習。所以在施政方面我也要求同事全力以赴,加把勁。另外,我個人練氣功的心得是集百家大成,這也是有幫助的。每一派的氣功都有其優勢和獨特之處,如果你可以多些參考其他派别,他們的練法、心法和做法,是有幫助的。在施政方面,即是要多聽意見,集思廣益,尋求一個集大成的方法去幫助社會,推動整個社會,達到我們将香港變爲一個更成功的城市,更美好的家園的目标。
今日我非常高興可以出席由香港經濟日報舉辦的「彙聚金融 智創未來」研讨會暨香港經濟日報企業大獎頒獎禮。首先,我在此祝賀所有獲獎的企業!
适逢今個星期六是7月1日,是慶祝香港特區成立26周年的紀念日,經濟日報舉辦今日的活動,彙聚香港不同行業和專業界别的精英翹楚,共同探讨香港如何發揮好國際金融中心的實力、如何更好推進香港的創科發展等等重要議題,正當其時。
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币業務樞紐,國際化市場高度開放,監管制度與世界接軌,法治傳統優良,彙聚專業人才。在「一國兩制」之下,香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這個得天獨厚的獨特優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兼享全球優勢和中國優勢的城市,是國家和世界金融市場聯通的雙向門戶。
本屆政府上任之後,帶領業界共同努力,全力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以這兩個月爲例,5月中,互換通北向交易正式啓動。今個月中,國家财政部在香港發行今年第一期120億元人民币國債,而全年将會發行合共300億元人民币國債。上星期一,港交所在香港證券市場推出港币—人民币雙櫃枱模式及雙櫃枱莊家機制。
香港除了在金融服務和離岸人民币業務領先全球之外,更是亞洲的綠色金融樞紐。去年,在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再創高峰,達到805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超過四成。其中,在香港安排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占亞洲區這類債券的市場份額超過三分之一,位居亞洲第一。今年2月,我們發行了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币化綠色債券,在擁抱Web3.0相關的金融創新同時,推動虛拟資産行業可持續和負責任的發展。
政府擁抱金融創新的方向,展示我們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之下,全力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決心。政府于去年底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循四大發展方向推出多項政策措施。
我很高興聽到,在最近發布的2023年全球初創生态系統報告中,香港在世界百強的新興初創生态系統(Emerging Ecosystems)中,排名全球第二,更加是亞洲第一。這個排名,對于香港銳意發展初創生态系統的決心是一份肯定,亦體現了香港具備充分條件和實力,可以與世界競争,亦可以發展成爲國際創科中心。
爲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态圈,政府撥款100億港元設立「産學研1+計劃」,加速将香港優秀的研發成果轉化和商品化。我們亦正推進設立微電子研發院和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工作,爲本地科研提供更多配套。
政府亦重視培育本地創科人才,增撥資源,在全港大專院校以至中小學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同時,政府多管齊下壯大創科人才庫,吸引海内外優秀人才來港,爲發展國際創科中心提供源源不絕的動能。
各位,香港現處于由治及興新征程之上。過去社會内耗、立法會「拉布」、黑暴的發生,令香港經濟明明可以增長得更暢順,都被無理拖慢。這些日子已經過去。香港社會回複穩定,經濟逐步複蘇。政府正帶領各界團結一緻,爲香港拼經濟、拼發展、拼競争力。
在現今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和外圍經濟環境的不明朗因素之下,區内的不同經濟體是我們的合作夥伴,亦是我們的良性競争對手。各經濟體都各自出謀,有新措施推出,在疫後争取經濟盡快複蘇。我們更要全力鞏固香港在國際金融、貿易、航運等的傳統優勢,亦要大力發展創科和文化藝術等新興優勢,不斷提升我們的國際競争力,令香港在不同經濟體之間脫穎而出。
我經常強調社會要團結。我重視團結,團隊的力量大于個人力量,現時社會相對團結,政府凝聚各界的努力逐漸見到成果。社會亦有共同義務和意識,與我們一起爲香港拼經濟、拼發展、拼競争力。
最後,我祝願今日的研讨會和頒獎禮圓滿成功,在座各位的業務蒸蒸日上。多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