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專家:日本排核污 慎吃大魚蠔蜆

  圖:日本即將排放核污水,專家呼籲市民要慎選水產食材。\資料圖片

  日本決意排放核污水,前日在港舉行所謂講解會,還請來一名教授「撐場」說自己願飲稀釋水,被指淪為「公關騷」,未能釋除疑慮。有本港專家強烈質疑日本誤導公眾,「獲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認可能代表什麼?放射性物質含量比例,稀釋到達標了,但達標又是否代表對環境無影響?日本至今沒有一份相關評估。」

  對於出席記者會的日引俊詞教授稱夠膽飲用核污水的說法,香港專家批評「極不負責任」。專家建議,一旦排放核污水,市民要減少吃大型魚類及生蠔、蜆等濾食性水產(指以過濾方式攝食水中浮遊生物的水產)。

  人體無法排出全部放射物質

  香港教育大學科學與環境學系教授胡紹燊昨日接受大公報訪問表示,先不說IAEA報告的資料可信性有待調查。他質疑,日方靠一份IAEA報告,能夠代表什麼?是否日方在誤導公眾?胡紹燊稱,稀釋放射性元素達標的做法不夠說服力,也不能代表對國際環境毫無影響。他指,即便是前日記者會上的IAEA報告引述,也隻敢說排放處理水,其對環境影響「微不足道」,而非「沒有影響」。他又指,日方除了IAEA報告,沒有一份對國際環境影響的報告及數據曾經公開過,令人難以認同。

  胡紹燊稱,城大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日引俊詞在記者會上說,不介意飲用核污水,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別人身上,「他敢喝與否,不能代表核污水沒有問題。」

  事實上,核污水中含有氚,鍶、銫、碘等放射性元素被排入海,而人體無法排出全部放射性重金屬。胡紹燊擔憂,由於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往往數以十年計算,萬一核污水隨水漂流,最終在海洋的一個點上聚集、累積,形成一個濃度超高的區域,屆時大批水產受影響,最終又禍及到人類身上,影響不容小看。

  「這些危害都是不可逆轉的,不是到時候後悔了,停止排放就能解決的事。」胡紹燊建議,擔憂吃到受核污水影響水產的市民,可以減少吃食性複雜的大型魚類,也可以減少進食日本產的生蠔、蜆等水產,會比較安全。

  金槍魚油錐鰻魚聚積污染物

  香港城市大學海洋污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梁美儀早前表示,ALPS理應可去除多種重金屬及放射性物質,但長達30年的排放,任何人為及意外因素,都有可能導緻污水處理廠的處理出問題,無法有效保證核污水的長期安全質量。他指出,挑選水產時,可避免進食大型魚類,例如大型的金槍魚、油錐、大型鰻魚等,因其食性雜,又位於食物鏈高層,體內聚積污染物會較多。如果確實喜愛日本食品,則可以選擇來自九州或者四國一帶水域水產,或距離污染源較遠的北海道食材,會相對比較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實施易通行:西隧8.6 東隧8.27

林世雄網志談東盟三國之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