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志撰文簡述東盟三國之行,包括在馬來西亞見證港鐵與馬來西亞捷運公司MRT Corp簽訂合作備忘錄。他指,這份備忘錄有助香港和馬來西亞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将香港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帶到東盟國家,以至全球。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7月29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
過去一個星期,我随同行政長官率領的特區代表團走訪了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三國,爲香港發掘經貿和投資商機,并向當地政商界介紹香港的最新機遇和優勢。
東盟是香港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的貿易和投資往來非常頻密。在運輸、物流和航運方面,着實大有空間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
交通運輸
訪問馬來西亞期間,我見證了港鐵公司與馬來西亞捷運公司MRT Corp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合作在馬來西亞的武吉查加爾捷運站(Bukit Chagar Rapid Transit Station)毗鄰土地創建一個結集鐵路、住宅及商業元素的新社區。這份備忘錄有助香港和馬來西亞兩地建立更緊密的合作夥伴關系,并将香港鐵路加物業綜合發展模式的成功經驗帶到東盟國家,以至全球各地城市。
我期望是次合作能借助港鐵多年來發展鐵路及沿線物業的經驗和心得,推動馬來西亞地區建設可持續的鐵路及社區,并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
港鐵是全球鐵路業界的領先者,除了在本港營運以高效而馳名的鐵路服務外,亦一直透過與不同平台的合作,積極對外輸出香港的鐵路專業技能和知識,包括參與營運中國内地(北京、深圳和杭州)及澳門、英國(倫敦伊利沙伯綫和西南部鐵路)、瑞典(斯德哥爾摩),及澳州(悉尼和墨爾本)的鐵路。今次與馬來西亞捷運公司的合作,相信有助進一步提升香港成爲全球交通運輸專業服務中心的地位。
物流
作爲國際物流樞紐,香港具備多項競争優勢,包括完善的多式聯運網絡;處理高價值貨物(包括鮮活食品和醫藥品等對時間及溫度敏感的貨物)的先進技術及專業知識;高效的貨物清關;及其他制度優勢。香港國際機場以及香港港口更分别是全球最繁忙的國際貨運機場及全球十大最繁忙的貨櫃港口之一。去年,香港與東盟之間的空運貨運量近73萬公噸,水運載貨貨櫃吞吐量近300萬标準箱,分别占香港空運貨運總量和水運載貨貨櫃總吞吐量約兩成。
香港國際機場在國際貨運業界遠近馳名,最近多年亦是全球最繁忙的貨運機場。馬來西亞交通部長陸兆福亦在昨天(7月28日)的午餐會中表示,希望利用香港國際機場拓展運輸沙巴州的海産到世界各地。這亦代表香港國際機場在亞洲以至全球的地位。
東盟是一個發展甚爲迅速的地區,我們會協助物流業在東盟及其他新興城市開拓新市場和商機,例如透過進行更多推廣訪問以至支持更多大型推廣活動,爲香港物流業界「鋪橋搭路」宣揚香港作爲首選國際物流樞紐的優勢,以吸引更多東盟及其他新興城市公司使用香港物流公司作區域配送,甚至在香港設立區域配送中心,從而促進貨物流通。
海運
香港船舶注冊處擁有一支國際知名的優質船隊,總噸位在全球排名第四,2022年的港口國監督平均扣留率爲1.4%,遠低于全球平均扣留數值2.77%。
我們鼓勵東盟船東在香港注冊船舶,以享受優質的船舶注冊服務,包括:簡單的注冊程序;高質素專業人員随時提供技術支援;完善的品質保證體系;以及全球七個地點(包括倫敦、上海、新加坡、悉尼、三藩市、東京和多倫多)的區域支援團隊提供全天候服務。
在2023 年初,東盟地區擁有的船隊規模超過八千艘,總載重噸超過二億噸,在過去五年按載重噸計算平均每年增長3. 7%。我會在今年稍後繼續走訪不同國家,進一步推廣和提升香港船舶注冊服務,鞏固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說好香港故事
訪問三國期間,我們除了有機會與當地的政、商界翹楚聯系和交流外,行政長官和我們幾位随行官員都分頭接受傳媒專訪,向當地的廣大市民闡述香港複常後的最新發展和無限機遇,說好香港故事。
我接受印尼《雅加達郵報》(Jakarta Post)和馬來西亞《星報》(The Star)訪問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在八大中心鞏固提升競争優勢。爲鞏固香港作爲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運輸及物流局會不斷創新,大力推動智慧港口、高增值物流及多項大型機場發展項目,包括三跑道系統和将機場發展成爲機場城市。東盟各國,以至全球各地都可以供助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充分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帶來的機遇,開拓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