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訊】公共圖書館舉辦的「文學雙年獎」去年發生新詩組撤獎風波,同由圖書館舉辦、歷史逾40年的「中文文學創作獎」近3年則未再舉辦。康文署今年3月底回覆本報查詢時證實,正檢討創作獎及雙年獎的活動形式,「完善作品提名及評審準則和程序,確保得獎作品的文學水平」,同時多次拒絕回應檢討原因。署方上周再回覆時表示,檢討仍在進行,預計今年內完成。
明報記者 林勵
曾擔任兩獎項評審的作家王璞說,創作獎及雙年獎對推動文學創作起很大作用,又憶述以往主辦的公共圖書館非常尊重評審意見,「從不介入評委討論」。同曾獲獎及做評審的藝評人鄭政恆稱即使國安法生效後,大學及文學機構仍續辦文學獎,認為圖書館在現時社會氣氛改變下,「不擔心當下氣氛舉辦創作獎有任何阻礙或挑戰,(主辦單位)毋須過分憂慮」。
香港書獎兩年未辦 港台:今年未有計劃製作
此外,由港台及香港出版總會聯合主辦的「香港書獎」,在2021年舉辦第14屆書獎後暫無下文。本報向港台查詢書獎是擱置或停辦,港台回覆稱今年未有計劃「製作」香港書獎。接近出版總會消息稱,在第14屆書獎後一直未收到港台進一步消息。
創作獎及雙年獎分別於1979年及1991年起舉辦,過去梅花間竹隔年輪流舉行,上次徵文已分別是2020年及2021年。本報去年10月報道,雙年獎新詩組2021年評審選出兩本得獎及候補得獎作品,但遭撤獎,3本詩作在圖書館下架;圖書館於2022年才公布結果,新詩組「從缺」。
本報多次向康文署查詢檢討創作獎及雙年獎,是否與國安法或新詩組撤獎風波有關、會否加入「送審」程序,康文署重申不時檢討各項推廣活動,並於上周的回覆稱預計檢討今年內完成。
目前創作獎及雙年獎均只限持香港身分證作者參與,雙年獎設提名機制,但須提名作者簽署以示同意。綜合曾任評審者消息,評審分初選及決選,參賽作品均會遮蓋參加者姓名,過程中圖書館過去極少干預評審。
前評審:難料參賽作品會否先送審
曾多次任兩獎新詩組評審的詩人胡國賢稱,兩獎需要檢討否由圖書館決定,評審是被動獲邀參與。他說,很難猜測日後會否篩選、或送審後才給評審評斷,但說圖書館過去沒有干預,「交給評審自己傾」,過去也沒什麼大問題。
創作獎散文組前評審潘步釗則說,一般而言公營機構徵文比賽都剔走不符資格作品,但會尊重評審意見,評審決定為最終。他說,寫作作品不能產生法律問題,「個圈畫幾大幾細,要視乎(署方)檢視」。鄭政恆指出,圖書館過去除了檢視參賽資格,不會審查參賽作品,而是交給評審做評審工作;兩獎很有公信力,尤其創作獎對年輕作者是重要肯定,值得繼續辦。
詩詞比賽限題材格律 評審:見不到黃藍
另一邊廂,公共圖書館舉辦、已加入國安條款的詩詞創作比賽續辦至今。評審之一何文匯上月向本報表示,該比賽1991年開始至今均以評審為最終決定,圖書館未曾推翻得獎結果;由於格律及題材有限制,從無預見有國安法問題,「見不到黃的藍的,肯定(參賽者)也寫得好安全,一定不會犯法」。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