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網志撰文指,本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發展正由城市機場轉變爲機場城市,機場和周邊多項發展全速進行,三跑系統、大型綜合設施、酒店、商廈、物流中心等将會相繼落成。香港要把握好橋頭經濟、大灣區增長和貨運物流的範式轉移這三大趨勢和新機遇。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加上特區政府、機場管理局和航空業界的共同努力,香港航空業定能把握好環球商貿發展的大趨勢,實現更宏大的發展,爲香港國際航空樞紐譜出更精彩的新篇章。
以下是财政司司長陳茂波8月20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
自走出疫情以來,香港航空業的複蘇勢頭良好,航班航點不斷恢複、乘客數目持續增加。目前,香港國際機場共有約110家航空公司營運來往全球165個目的地的航班,約恢複到疫情前的75%;每日客運量和航班升降量,亦已分别恢複至疫情前的65%和70%。
機管局預計,本港機場的客運量會于今年年底恢複至疫情前約八成,并于明年全面恢複。總的來說,本港航空複蘇的進展符合預期。
現時,我們最重要是盡快填補航空業的人手缺口,以支持運力高速全面恢複。在積極培訓和招聘本地人員的同時,需全速輸入勞工,緩解人手不足的限制。早前提出的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中,航空業的第一輪申請已有28家公司的申請獲批,合共2,800多個名額,涵蓋地勤人員、機坪服務員、飛機維修技工等共十個工種,預計他們最早可在今年10月抵港。
與此同時,機場及其周邊的多項發展正在全速進行:三跑系統、大型綜合設施、酒店、商廈、物流中心、交通基建連接等正在相繼落成。本港國際航空樞紐的發展正在全速翻開新的一頁,由「城市機場」轉變成爲「機場城市」,我們要把握好幾個大趨勢、新機遇,包括(一)橋頭經濟的新模式;(二)大灣區增長的新機遇;以及(三)貨運物流的範式轉移。
首先是橋頭經濟的新模式。近年,世界一流的機場都不再隻是運載客貨的運輸設施,而是紛紛努力轉型成爲經濟活動的樞紐,爲其所在城市和區域的發展增能添力。2019年,機管局在特區政府的支持下推出了策略發展藍圖,推動香港國際機場從「城市機場」轉變爲「機場城市」。機場将不再隻是旅客出入境或過境的地方,而是結合航空和不同經濟功能,成爲商業地标乃至悠閑渡假區,讓更多經濟活動在機場一帶動起來。
我們正全力實踐「機場城市」的願景,其中占地25公頃的SKYCITY(航天城)發展項目是重要把手,而總樓面面積達380萬平方呎的11 SKIES是SKYCITY的亮點,将成爲全港最大的綜合商業發展項目,提供一系列新穎的娛樂、零售和餐飲選擇,以及商業辦公樓面,以發展醫療、保健、金融等服務。此外,旁邊的亞洲博覽館也将進行第二期擴建工程,落成後将提供一個超過二萬座位的先進舞台場館和更多展覽設施。日後旅客去到香港國際機場,除了乘搭飛機外,也可以體驗全新的室内玩樂設施、購物熱點、新餐廳,以至做體檢和收藏珍貴的藝術品等等。SKYCITY将成爲重要的旅遊設施,貢獻本港整體的旅遊經濟。
第二,大灣區的增長新機遇。粵港澳大灣區人口接近8,700萬,人均生産總值超過22,000美元,是龐大的旅客消費來源。疫情前,香港以外的大灣區城市每年約有1,400萬人次旅客使用香港機場前往世界各地。随着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等多項大型跨境基建近年相繼落成,香港國際機場實際上已跟整個大灣區建立了緊密、多向度的海、陸、空聯運網絡。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優化多式聯運的網絡和運作,發揮好香港作爲大灣區區域航空樞紐的地位,成爲内地和國際旅客往返大灣區的首選門戶。
機場三跑系統将于明年底竣工,屆時機場可處理的客運量會顯著提升約50%,每年能接待1.2億人次。機場的海天中轉大樓将于短期内啓用,日後經港珠澳大橋前往香港國際機場轉機的過境乘客,可直達機場禁區前往登機閘口,無須在香港再辦理出入境手續,這便利安排相信将吸引更多旅客在計劃行程時選擇使用香港機場。
同時,我們也會進一步擴展香港國際機場在内地城市的候機網絡,有關網點将由現時19個增加至30個。我們亦将繼續跟珠海機場加強合作,不論是提供港珠客運聯乘以至打造區内的高端航空産業群,均能達緻優勢互補,爲彼此的經濟增值。
第三個趨勢是近年貨運物流的新模式。網上購物已是近年環球消費的大趨勢,電子商貿的特色是每張訂單的量不大,但訂單的總量卻很多,而所涉貨品和款式亦因而非常龐大,且單價較高。這種新商業模式對質量要求高,對貴價的商品例如鮮活食品、藥品等最爲有利,這正正爲空運業帶來龐大的機遇。事實上,去年本港空運貨量達420萬公噸,以量計隻占香港總貨運量的2%,但以價值計則占香港總貿易價值的48%。由此可見,高價值、高端的航空貨運物流,是我們必須全力搶占和不斷提升服務的闆塊。
就此,機管局近年夥拍多家公司投資建造了多項先進的物流設施,并獲得了國際認證,讓香港可以抓住現代高端物流服務的龐大增長機遇。例如機管局跟DHL合作擴建的中亞區樞紐(Central Asia Hub)已在今年3月啓用,其自動化貨件處理系統的能力大增50%至每年106萬公噸;而由菜鳥網絡牽頭的合資公司所興建及管理的高端物流中心,亦将于今年落成啓用,屆時每年可爲香港處理額外約170萬公噸的航空貨運量;至于處理内地轉口郵件的中轉郵件中心亦将于2025年完工。
爲進一步提升整個大灣區的貨運服務和效率,機管局正跟東莞開拓新的海空貨物聯運模式,讓内地出口貨物的相關航空安檢、裝箱、打闆及收貨等程序,推前至在東莞完成,然後以水路直接運達香港機場,再馬上轉運到世界各地。這個更有效率的分工安排,讓營運成本可減低約一半,裝卸時間亦可減少三分之一,既是一個多赢的安排,更能提升整個大灣區的貨運競争力。
在國家的大力支持、特區政府、機管局和航空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航空業将能把握好環球商貿發展的大趨勢,實現更宏大的發展,爲香港國際航空樞紐譜出更精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