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具有連接內地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門戶功能,航空業大有可為。
編者按:
疫情三年,香港航空業面對空前的困難,但機管局默默發力,從三跑道系統、到SKYCITY(航天城)項目、再到交通聯網,積極做好建設,推動香港國際機場從由「城市機場」變身「機場城市」,發展「橋頭經濟」。
當下香港應如何強化聯繫大灣區與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門戶角色優勢,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大公報》推出「航空業新機遇」系列,全方位探討本港航空業疫後路向,並為大灣區機場群的融合發展建言獻策。
香港機場三跑道系統(三跑)預計於2024年完成,加上空運明年將迎來全面復甦,本港航空業勢再展翅高飛。有意見認為,航空業界應把握黃金機遇,主動採取措施,進一步拓展「一帶一路」國際航線,更好發揮連接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聯繫人作用。
三跑竣工 每年可接待1.2億人次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明確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加上香港在「一帶一路」的獨特地位,香港航空業大有可為。尤其是機場三跑系統將於明年底竣工,屆時機場可處理的客運量會顯著提升約50%,每年能接待1.2億人次。
機管局首席營運總監張李佳蕙表示,截至今年7月,有24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恢復與香港的客運往來,平均每天約有6.8萬旅客人次經由香港前往「一帶一路」目的地,恢復至疫前60%,與機場整體復甦情況相若。
議員:現僅覆蓋沿線三成 空間很大
「以前有好多航空公司希望開通來往香港的航線,但當時受到起降容量限制,香港無能力再接,但明年三跑道系統完成後就不同了。」立法會航運交通界議員易志明引述數據指出,疫情前,不計內地,在「一帶一路」沿線逾150個國家中,開通來往香港航點的國家只佔44個(佔約三成),聯繫沿線92個城市,「相信仍有很多空間去開拓」。根據運輸及物流局資料,目前香港已與沿線的50多個國家簽訂民航協定/國際民航過境協定,為發展客運及貨運航空網絡提供法律框架。
運輸局:與民航夥伴展航權談判
此外,《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於去年生效,易志明期望香港能盡快加入,屆時能吸引更多東盟國家企業落戶香港,以香港作為平台開展貿易工作,「有貨、有生意做,就自然有人來。」
運輸及物流局回應《大公報》查詢時表示,特區政府會繼續不時檢討對航空服務的需求,並適時與民航夥伴展開航權談判,擴大空運運力,回應市場需求,提升香港連接內地與「一帶一路」國家的門戶功能。
航空發展與機場三跑道系統諮詢委員會委員、海問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洋對《大公報》說,特區政府可通過提供相應政策支持和優惠措施,鼓勵航空公司增加國際航線和頻次。
在客運方面,劉洋建議,香港機場與本地航空公司攜手,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推廣力度,通過參加國際航展、舉辦商務洽談會等方式,吸引更多國際航空公司和旅客選擇香港作為中轉和目的地。
貨運方面,劉洋表示,香港可與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物流公司和貿易夥伴合作,進一步加強貨運物流能力,提供高效的國際貨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