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港澳新闻 培育具潜力产业 提供增长动能
公益广告

培育具潜力产业 提供增长动能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撰文指,施政报告提出以产业导向为驱动力,在创新科技、医药研发、文化创意等范畴建立更蓬勃、更具规模的产业体系,让经济发展更有活力,为市民带来更多优质就业机会。

 

他又提到,政府即将公布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的预先估计数字,虽续呈增长,惟速度较预期缓慢。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0月29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行政长官发表了新一份施政报告,为香港未来发展作出前瞻规划,勾划实践蓝图,开创新局面。这份施政报告继续紧扣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四个必须」和「四点希望」施政方向,以「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为主轴,带领香港踏上新征程。

 

拼经济、谋发展是香港社会当前最主流的民意和最广泛的共识。诚然,本港经济自今年起稳步复苏,然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金融偏紧状况可能维持更长时间,这持续困难的外围环境无可避免会令本港经济继续受压。下周我们将公布第三季本地生产总值的预先估计数字,虽然是继续增长,但增长速度则较预期缓慢。

 

香港作为细小、外向、全开放型的经济体,无可避免会继续受多方面的外围因素所影响,但只要我们准确把握世界大势,巩固并善用好自身强项,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并聚焦培育具潜力的新产业,定能为香港提供持续的增长动能,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并更好应对经济波动的挑战。

 

在拼经济、谋发展上,施政报告除了继续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十四五规划下八大中心的发展外,更提出以产业导向为驱动力,加速本港多个优势范畴的发展并发掘新的增长点,涵盖创新科技、生命健康和医药研发、文化创意、中医药和新能源交通等,目标是在现有的优势基础上,透过政策和资源的支持,建立更蓬勃、更具规模的产业体系,让本港经济发展更有活力、结构更多元,并为市民带来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

 

以创新科技为例,过去几年特区政府投放了大量资源,在构建本地创科生态圈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施政报告提出加快推动本港创科向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一)强化政策推动及执行架构。成立数字政策办公室及新型工业发展办公室,分别专责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和新型工业在港发展;(二)提升硬件配套。明年起分阶段设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和启用新的微电子中心,加速人工智能和微电子研发方面的发展;(三)设立100亿元新型工业加速计划,为生命健康、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企业,在新设生产设施费用等方面提供更多资助,并探讨让计划下的企业更弹性聘用非本地技术人员,以推动下游的新型工业发展;和(四)加强跟内地协作,包括争取尽快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落实跨境数据的安全流动,以及跟深圳共同推进港深河套两岸园区的协同发展等。

 

生命健康和药械研发是创科发展的重要范畴,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值。本港拥有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体系、两所位列世界前40的医学院,而多间大学的基础研发亦有相当实力和优势。加上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后大批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集资,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今年来亦引进了不少生命健康科技公司来港落户,以及快将提出大湾区跨境数据流动的具体方案。可以说,本港整个药械研发、生命科技的产业化已是蓄势待发。

 

推进这个范畴产业化的催化剂,是建立本地的临床试验能力,以及本地的药械审批注审制度。施政报告提出建立「第一层审批」的药械注册制度,正是推动香港发展成医疗创新枢纽的重要一步。短期内我们会透过设立全新「1+」新药审批机制、促进医院管理局的临床研究和试验,长远迈向成立独立的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管中心,以实现「第一层审批」。这些举措将可吸引更多本地和海内外的药械企业选择在香港进行研发和临床试验,把本港医疗和创科的优势更好结合,发展为我们新兴的优势产业。

 

除了产业导向的发展方向,我们亦要继续加强抢企业、抢人才、抢资本,包括发展总部经济,吸引海内外公司到港设立总部或区域分部,并引入机制以吸引更多外地公司迁册香港。人才方面,我们会扩大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的合资格大学名单;把政府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学生的限额提升一倍,吸引更多海内外高材生来港升学,同时提出便利职专外地毕业生在港工作的试验计划,增加他们毕业后留港发展的机会。

 

要实现产业导向、驱动经济持续发展,土地和基建发展也需要跟得到位,确保我们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容量。我会领导新成立的大型发展项目融资委员会,研究和审视各种可行的融资方案,包括善用市场力量,杠杆市场资金的参与,确保推进这些项目时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

 

施政报告为香港的短、中、长期发展注入更大动能,提升发展的韧性。我们会全力落实施政报告提出的各项措施,把香港多个领域的发展推上新的台阶,为市民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和发展空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失沙嶺20萬龕位 謝展寰:供應足至2040 曾預測至2038年120萬火化 今料有80萬龕位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