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今日起陆续推出适合不同班级的《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建议学校参考所含材料,有系统地推广学生精神健康素养。该局又呼吁学校响应局方提出的关怀行动,为学生提供校本和班本精神健康推广活动。
此外,教育局于本学年向所有公帑资助中、小学一笔过发放两项额外津贴,让学校和家长教师会举办有助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精神健康的活动。
以下是教育局副秘书长苏婉仪11月9日在该局网上专栏「局中人语」发表的文章:
过去数年的疫情为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在回复正常的学习和社交生活时,仍需时间逐步适应各种转变;面对临近的测考,也可能会感到压力。为此,教育局与学校、家长及不同团体携手合作,多管齐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精神健康,建构坚固的安全网,让他们健康愉快地成长。
《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 加强精神健康认知
精神健康素养是指人们对精神健康疾病的识别能力、认知能力和态度,以及保持和促进精神健康的能力。有研究指出,缺乏精神健康素养是延误求助的主因之一。
为积极加强学生对精神健康的认知和协助学校推广精神健康,行政长官2023年施政报告公布,教育局将推出适合不同学习阶段的《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资源套重点包括四个范围:保持良好精神健康的方法、认识精神健康疾病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减低对求助/精神病患者的负面标签,以及鼓励身边的人在有精神健康需要时求助。我们建议学校参考资源套提供的材料,有系统地推广学生精神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和他们身边朋友的心理健康。
《精神健康素养资源套(高小版)》今日已上载「校园.好精神」网站。此外,适合初中的资源套亦会于今学年推出,而适合初小和高中的资源套将会随后推出。
「多关怀.添幸福」大行动本月展开
为鼓励学生多关怀自己和身边人,提升幸福感,教育局呼吁全港学校在本月内开展「多关怀.添幸福」大行动,运用教育局提供的参考和活动资料,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校本及班本的精神健康推广活动。大行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释出空间 联系互动
我们建议学校认真审视学生的功课量、学校的测考评估安排及小息和午膳时间,以及增加学生体育活动的机会,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作息时间和空间进行有益身心的活动,与教师及其他同学互动,以增强联系感和提升快乐指数及精神健康。
(2)关怀自己 关怀别人
我们亦建议学校举办精神健康日,参考教育局在「多关怀.添幸福」大行动活动专页提供的资料,安排促进精神健康的活动,协助师生和家长学习放松及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学校可在校园设置精神健康角或纾缓教室,提供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轻松的空间,让他们适时放松,照顾自己的情绪需要。此外,学校可鼓励教师和学生平日互相做出关怀的手势,如心型和支持手势,透过小动作表达对别人的关怀和支持。学校亦可举办表达关怀手势大招募或比赛,透过恒常做出学生创作的手势,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同伴的支持和温暖,推广自我关怀和关怀别人。
(3)营造班级团结 正向氛围
班主任的角色对学生的学校生活尤其重要,班主任应与学生增加互相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多进行班本活动,增强学生的联系感;透过建立师生间紧密和互信的关系,让学生更安心地表达情绪及主动求助。班主任可设计不同的班级活动,让每个学生参与,亦可不时举办庆祝活动,制造共同回忆。教育局为学校制作的「多关怀.添幸福」电子海报和小锦囊卡,内容包括自我关怀、情绪调控及求助的资讯。班主任可在课室内张贴海报,向学生派发小锦囊卡及讲解内容,提醒他们养成关爱自己的习惯,亦可利用班主任课的时间,参考教育局在「多关怀.添幸福」大行动活动专页提供的放松练习短片及静观声音导航等资源,每天或恒常地与学生进行放松练习。
「多关怀.添幸福」大行动详情载于教育局今日发出的第209/2023号通函和活动专页。
额外资源 加强支援
为协助学校更有效和灵活地推广精神健康,教育局将于本学年向所有公帑资助中、小学(包括特殊学校)发放校园.好精神一笔过津贴和家长学生.好精神一笔过津贴两项额外津贴,让学校和家长教师会举办有助提升教师、学生和家长精神健康的活动,例如减压工作坊和情绪调控小组,或购买有关服务或用品。
此外,为加强学校人员及早识别和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教育局亦会于本学年为教师和学校辅导人员(例如社工和校本教育心理学家)提供一系列进阶工作坊,更聚焦地提升他们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家长教育 及早识别
家庭对学生的成长极为重要,父母的精神状态和心态均会影响子女的精神健康。因此,家长既要好好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同时要掌握教养孩子的知识与技能。如家长在精神健康素养方面有足够认识,便可及早察觉子女的需要,寻求专业人员的协助。
为加强家长对子女的支援,教育局会与家庭与学校合作事宜委员会、18区家长教师会联会和各区地区校长联会合作,于11月21日和22日举行相关网上家长讲座,以及于12月9日举行实体家长讲座。教育局亦会每年定期举办家长守门人训练,持续积极推展家长教育。
携手合作 守护学生
很多研究指出,影响学生的精神健康有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家庭问题和朋辈关系。处理学生精神健康问题需要教育界、医护界和提供家庭服务的团体携手合作。为方便学校和家长善用现有资源,教育局整合了不同团体的相关服务,并载列于上述通函和「校园.好精神」网站,供学校和家长参考。
教育局会继续与各持份者通力合作,努力促进学生、教师和家长的精神健康,同心守护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