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九龍幹線項目包括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工程2021年3月展開,今年9月初完成。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在網志講述路政署工程團隊如何透過詳細規劃,配合創新科技和安全措施,順利完成拆卸。
施工期間,加士居道天橋交通不受影響,團隊還特意分三階段逐步關閉停車場,讓車主有足夠時間另覓車位。而在興建臨時有蓋行人通道前,團隊也爲附近商販安排臨時位置維持營運。
林世雄指,團隊正全力進行地下隧道工程,以期幹線如期在2025年通車,便利市民出行。
以下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11月11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
中九龍幹線正全速興建,這條「龍貫東西」的新幹道,将連接西九龍的油麻地交彙處和東九龍的九龍灣道路網。駕駛人士或油麻地附近街坊應該留意到,中九龍幹線的其中一個裏程碑—油麻地停車場大廈的拆卸工程,已于今年9月初完成。油麻地停車場這個自1970年代起一直屹立于油麻地鬧市,到80年代初擴建後,讓加士居道天橋貫穿大樓形成的「汽車瓹山窿」獨特地标,亦真正完成它的曆史任務。
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的工程在2021年3月已開始,大家可能會好奇,拆卸工程爲何要用以年計的時間才能完成?爲确保不影響每日約五萬多架次車流駛過加士居道天橋,路政署同事絞盡腦汁,既要拆卸停車場大廈,又要重置行車天橋以不影響交通,工程施工難度及安全要求都極高,這亦是中九龍幹線建造工程中其中一項極具挑戰的項目。
周詳的施工規劃
中九龍幹線位于甘肅街地底的隧道走線,與原有的加士居道天橋的地基重疊。我們需要将重疊的一段行車天橋在隧道的上方重置,并拆卸原本承托一段天橋的油麻地停車場大廈。
現實中的工程不能彩排、演練,幸好現今科技先進,工程團隊在兩階段工程進行前,都采用了建築信息模拟(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技術,在電腦虛拟環境中模拟整個拆卸及重置流程,首階段的拆卸工程終于順利在2021年8月31日完成,而重置後的天橋亦在今年5月初全面開通,交通亦已改道。
團隊随即展開第二階段工程,拆卸停車場大廈的剩餘部分及貫穿停車場大廈的一段原有加士居道天橋。而第二階段拆卸停車場大廈的工程已于今年9月初完成。
施工安全措施
在交通密集的鬧市中進行拆卸工程有一定安全風險。首階段的拆卸工程在加士居道天橋上方進行,當工程進行到橋面樓層時,大廈與天橋僅一牆之隔,工程施工難度非常高。工程團隊特地在天橋穿越大廈的位置上方加設鋼制保護檐篷,避免拆卸期間有碎石墜落至行車天橋,進一步保護天橋上行駛的車輛。
而工程團隊亦采用切鋸方法拆卸與天橋相鄰的結構構件,較傳統的機械破碎方法更爲可控,可避免結構構件在拆卸期間因過度破碎而産生碎片;再配合創新科技—自動感應監測系統(ADMS),實時監測與天橋相鄰的結構構件的移位狀況,以便有需要時能采取迅速應對行動。
在第二階段拆卸工程中,大廈剩餘部分與重置後的天橋之間,最短距離僅得約2.5米。爲防止拆卸工程有碎石墜落天橋範圍,工程團隊再次以切鋸方法拆卸最接近天橋的大廈牆壁、支柱、橫梁和地台。而鄰近天橋的部分棚架亦由傳統竹棚改爲金屬棚架,更有效抵擋拆卸期間可能産生的碎石,亦更能抵禦惡劣天氣及強風。
以人爲本 多行一步
油麻地停車場大廈除停車場外,亦設有公共圖書館和政府部門辦公室;鄰近街道晚上亦有各類攤檔營業。
工程團隊從以人爲本的角度出發,多行一步,細心聆聽不同持份者的意見,透過調整工程細節積極回應需要,确保公共服務不緻中斷;同時亦要确保工程對攤檔的影響減至最低。團隊特意安排分三階段逐步關閉停車場,讓停車場使用者有時間尋找其他地方泊車。興建臨時有蓋行人通道前,團隊亦谘詢了附近商販意見,打造既合乎工程需要,又能配合他們營運的特色設計,并在工程期間提供臨時位置予他們維持營運。工程團隊亦請來在油麻地區土生土長的藝術家,爲工程圍闆創作富有地區特色的長畫。曆史悠久的油麻地果欄和舊警署的畫作融入圍闆,亦爲臨時有蓋行人通道增添色彩。
結語
盡管在繁忙市區進行拆卸工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路政署中九龍幹線的工程團隊亦能迎難而上,順利完成拆卸油麻地停車場大廈,并正全力進行地下隧道工程。工程團隊會繼續努力不懈、克服困難,緻力爲公衆提供卓越工程服務,讓幹線能如期在後年通車,便利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