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英傑攝影作品。
以太極拳之意向拍攝出太極之「氣」,以河圖洛書之神秘拍攝出宇宙之「謎」。攝影家李英傑以手中的相機為毛筆,「書寫」太極,「書寫」河洛文化,「書寫」中國故事。
日前,由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廣旅局主辦的「太極三部曲──李英傑攝影作品展」在鄭州美術館新館開幕。該展覽分為「太極拳」「太極圖」「河洛象」三個板塊,以攝影作品形式呈現12年來攝影家李英傑對太極文化、河洛文化的思考。據李英傑介紹,他的「太極三部曲」系列作品「太極拳」部分以慢速攝影的方法將打拳的軌跡可視化展示出來,「太極圖」部分以太極拳為物化載體演繹太極文化,「河洛象」以河圖洛書為參照,與自然山川、星空宇宙對話,是用攝影的形式對太極文化、東方世界觀的探索。
以有形拍無形
李英傑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他是把相機當成毛筆,去書寫太極,進而書寫中國文化。「太極三部曲的創作根植於我自身生活工作的生活體驗以及對傳統文化的關注與思考。」尤其是痴迷於書法藝術的他,逐漸不滿足於僅僅用相機去「如實」記錄生活,他想要記錄自己的想法與思考。
在他看來,太極拳是中國的標誌,拍攝太極拳更能夠彰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如何用攝影表達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氣韻與力道呢?李英傑告訴記者,他嘗試了很多種拍攝方法,比如在霧氣或月光下拍攝,用頻閃的方法拍,最後才逐步摸索出用長時間曝光的方式拍攝記錄太極行拳的運動軌跡,把太極拳的生命力能量記錄下來。
李英傑的攝影作品沒有複雜的後期製作,只有耐心的拍攝。比如「太極拳」在影棚裏,用連續光源,曝光時間10秒左右,表現太極拳的經典動作和氣場。而「太極圖」則是俯拍,曝光時間60秒左右,呈現太極圖式,「最難拍攝的是雙魚圖,總共拍攝了八個小時。這是兩個人在做動作,兩個人的動作、幅度必須得保持高度一致,才能拍攝出來。」李英傑告訴記者,這裏有好幾組太極拳師輪流打,拍攝了兩夜才完成。李英傑從此便在「寫意」拍攝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禹州的具茨山岩畫,令李英傑對那至今無解的符號痴迷,而工作之後又對河洛文化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河圖洛書是古人觀察天象畫出來的圖形。」李英傑說,古人沒有哈勃望遠鏡,他們依靠什麼來探索宇宙之謎呢?而借助相機,又能如何把看不到的「神秘」拍攝出來呢?
於是李英傑把精力都用在了對河洛文明的研讀與《河洛象》的創作上。自2015至2020年,他又用了6年時間完成了《河洛象》的創作,借助河圖洛書,表達了他對宇宙空間、生命起源的探索與哲學思考。「三部曲式的創作對我來說,是個人生活體會與藝術思考的總結,也是我攝影生涯的三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