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切身體驗 摒除偏見

「那種感覺很奇怪,觸不到,但又看得到。」

 

中學六年級學生陳毅琛這天與一衆同學來到青山醫院精神健康體驗館,透過館内的虛拟實境設施,體驗精神病患者的感受。

 

親身體會  感受幻覺

 

這個「征狀體驗室」模拟患者的視、聽、觸幻覺。

 

陳毅琛坦言,對精神病一直不太了解,但「親曆其境」之後,較能明白患者發病時的感覺。

 

另一名中六學生何衍蔓也感受甚深,體驗後得知患者視覺、聽覺等都受影響,令精神繃緊,持續緊張和擔心。

 

「我知道他們的病會影響生活,但沒想到影響如此嚴重。」

 

提及精神病,不少人因不了解而産生恐懼及偏見。青山醫院設立精神健康體驗館,目的就是希望讓市民認識精神病,消除誤解,并對患者更有同理心。

 

今昔對照  加深了解

 

甫進體驗館,參觀者登記個人資料、戴上手帶,猶如正式「入院」。

 

走進時光隧道,先了解香港精神科服務發展,再一窺約束衣的演變,其他與精神科有關的文物包括病人紀錄手稿等。

 

再向前走,可見讓患者獨處和冷靜、俗稱「啤房」的模拟保護房,參觀者更可透過昔日「啤房」的門洞,看到模拟房内患者情況的影像。

 

穿過隧道是另一展區,讓參觀者以科學角度了解精神病成因。「重頭戲」是「征狀體驗室」,讓參觀者親身感受幻覺。

 

旅程結束之前,由精神病康複者擔任的朋輩支援員,更會與參觀者分享自身的故事。

 

經曆分享  關心有法

 

朋輩支援員Jecko曾患思覺失調,20多年前初次發病,出現幻聽,常在家中「聽」到樓上發出很大的搓揉膠袋聲,嚴重時更有打樁聲,其間也斷續受視幻覺困擾,最深刻是曾「看見」人頭從抽濕機冒出來,後來又出現昆蟲在身上爬行的感覺。

 

身邊親友的關心和鼓勵,對患者康複有莫大幫助,有時卻「好心做壞事」。

 

Jecko說,親姊很關心自己,但曾因關心而「每事問」,連有否吃飯、每餐吃了什麽都問得非常仔細,令他覺得被盤問和反感。

 

關心,也需有法。他建議患者親友,不要否定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患者提及一些病征,如對方直指沒可能,是不存在、幻想出來的,可能會令患者抗拒,最終什麽都不敢與人分享。」

 

擺脫病困  以身作例

 

另一名支援員Eric同樣約20年前出現思覺失調症狀,初時經常失眠,及後開始有聽幻覺。

 

「有聲音叫我上巴士,但其實不是我想去的地方。」Eric憶述一次身處鬧市,最後卻莫名去到大埔林村。

 

兩人均表示,經求醫和按時服藥,情況有所改善。

 

對于在體驗館任職,Eric形容有一份使命感,希望以自己作爲活生生的例子,告知公衆「精神病是可以康複的」。

 

「有到訪體驗館的患者家屬看見朋輩支援員會釋懷。」Eric說:「覺得既然你們做得到,我們的家人也做得到。」

 

掌握資訊  消除誤解

 

青山醫院副顧問醫生蘇玮琳形容,社會上仍有小部分人對精神病患者的行爲及情緒存在誤解,又覺得難與他們溝通,希望通過精神健康體驗館,讓大衆獲取更多精神健康資訊,明白相關疾病能被治愈,并在身邊人有需要時,鼓勵他們盡早求醫。

 

蘇玮琳又說,希望及早教導年青一輩有關精神健康的知識,助他們建立價值觀,增加對患者的同理心。

 

館方未來會陸續邀請不同學校的學生參觀體驗館。公衆也可于網上預約參觀,費用全免。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港人組團尋美食 大讚好吃又好逛

下月鏡騷舞台搭建 聘第三方監督 舞台四級制守則數月內推 擬撤場數作準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