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感觉很奇怪,触不到,但又看得到。」
中学六年级学生陈毅琛这天与一众同学来到青山医院精神健康体验馆,透过馆内的虚拟实境设施,体验精神病患者的感受。
亲身体会 感受幻觉
这个「征状体验室」模拟患者的视、听、触幻觉。
陈毅琛坦言,对精神病一直不太了解,但「亲历其境」之后,较能明白患者发病时的感觉。
另一名中六学生何衍蔓也感受甚深,体验后得知患者视觉、听觉等都受影响,令精神绷紧,持续紧张和担心。
「我知道他们的病会影响生活,但没想到影响如此严重。」
提及精神病,不少人因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及偏见。青山医院设立精神健康体验馆,目的就是希望让市民认识精神病,消除误解,并对患者更有同理心。
今昔对照 加深了解
甫进体验馆,参观者登记个人资料、戴上手带,犹如正式「入院」。
走进时光隧道,先了解香港精神科服务发展,再一窥约束衣的演变,其他与精神科有关的文物包括病人纪录手稿等。
再向前走,可见让患者独处和冷静、俗称「啤房」的模拟保护房,参观者更可透过昔日「啤房」的门洞,看到模拟房内患者情况的影像。
穿过隧道是另一展区,让参观者以科学角度了解精神病成因。「重头戏」是「征状体验室」,让参观者亲身感受幻觉。
旅程结束之前,由精神病康复者担任的朋辈支援员,更会与参观者分享自身的故事。
经历分享 关心有法
朋辈支援员Jecko曾患思觉失调,20多年前初次发病,出现幻听,常在家中「听」到楼上发出很大的搓揉胶袋声,严重时更有打桩声,其间也断续受视幻觉困扰,最深刻是曾「看见」人头从抽湿机冒出来,后来又出现昆虫在身上爬行的感觉。
身边亲友的关心和鼓励,对患者康复有莫大帮助,有时却「好心做坏事」。
Jecko说,亲姊很关心自己,但曾因关心而「每事问」,连有否吃饭、每餐吃了什么都问得非常仔细,令他觉得被盘问和反感。
关心,也需有法。他建议患者亲友,不要否定患者的感受和想法:「例如患者提及一些病征,如对方直指没可能,是不存在、幻想出来的,可能会令患者抗拒,最终什么都不敢与人分享。」
摆脱病困 以身作例
另一名支援员Eric同样约20年前出现思觉失调症状,初时经常失眠,及后开始有听幻觉。
「有声音叫我上巴士,但其实不是我想去的地方。」Eric忆述一次身处闹市,最后却莫名去到大埔林村。
两人均表示,经求医和按时服药,情况有所改善。
对于在体验馆任职,Eric形容有一份使命感,希望以自己作为活生生的例子,告知公众「精神病是可以康复的」。
「有到访体验馆的患者家属看见朋辈支援员会释怀。」Eric说:「觉得既然你们做得到,我们的家人也做得到。」
掌握资讯 消除误解
青山医院副顾问医生苏玮琳形容,社会上仍有小部分人对精神病患者的行为及情绪存在误解,又觉得难与他们沟通,希望通过精神健康体验馆,让大众获取更多精神健康资讯,明白相关疾病能被治愈,并在身边人有需要时,鼓励他们尽早求医。
苏玮琳又说,希望及早教导年青一辈有关精神健康的知识,助他们建立价值观,增加对患者的同理心。
馆方未来会陆续邀请不同学校的学生参观体验馆。公众也可于网上预约参观,费用全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