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鰂魚涌單幢樓中興大廈的後樓梯堆滿垃圾,法團正擔憂如何執行垃圾收費。
「我們本來打算在公共垃圾桶套大型指定袋,大家共用,那就不用擔心有住戶不守規矩,但最近才聽說法例不可以這樣做,現在很頭痛要點做。」垃圾收費4月1日實施,有單棟大廈缺乏資源,加上長者業主多,接收資訊有困難,至今仍未能敲定落實垃圾收費執行方案,更擔心無力監管非法棄置垃圾。
有區議員指出,不少大廈法團及管理公司對垃圾收費細節仍一知半解,故未能就垃圾收費執行方案達成共識,建議環境保護署加強社區解說,透過具體案例讓居民了解垃圾收費安排。\大公報記者 伍軒沛(文、圖、視頻)
鰂魚涌英皇大廈屬於單幢樓,共有222伙。與很多伙數不多的單幢樓一樣,英皇大廈沒有聘請物業管理公司,而是由法團直接聘請保安及清潔公司負責大廈日常保安及清潔。大廈業主立案法團主席蔡先生說,為應對新要求,法團早已跟清潔公司商量垃圾收費實施安排,最終敲定清潔公司提出的方案:在大廈公共垃圾桶套大型指定袋,住戶共用,屆時住戶毋須各自使用指定垃圾袋,只需共同攤分共用垃圾袋收費。
敲定大袋收垃圾 驚悉違法
本以為已謀定「良策」,但蔡生不久前從區議員處得悉,法例規定每家每戶需使用指定袋丟棄垃圾,而大廈原擬做法有違立法原意,法例並不允許。蔡生坦言,法團不是太熟悉垃圾收費詳情,一時間也無法與清潔公司商量出其他可行方案,「又話要買指定垃袋,又要考慮點樣監管,樣樣都要錢,真的想到頭都痛!」
大廈還要考慮是否再聘請一人專責監管住戶有否違規掉垃圾,以及派發膠袋,「派發形式也是問題,讓住戶到大堂領取?還是放在他們的信箱?萬一有人不拿怎麼辦?」
說到這裏,蔡先生不禁眉頭一皺,「從配合實施,到監管、檢舉的責任,都在大廈法團;管理不好,環保署又可能會施加壓力,吃力不討好。到底責任是否推給了大廈法團?」
無獨有偶,附近的中興大廈同樣面對落實垃圾收費的難題。中興大廈也是單幢樓,共有455伙,雖然聘請了物業管理公司,但大廈結構複雜,有三條樓梯,加上大廈有近三分之一單位改成了劏房,業主立案法團及物管公司都預計難以規管違例棄置垃圾情況。
「劏房戶的垃圾袋怎樣辦?加上這些住戶的流轉很快,經常棄置大型垃圾,如果這些傢具找不到物主或人去樓空,可以怎樣?」中興大廈法團主席王先生指出,住戶的垃圾都是在後樓梯的公共垃圾桶統一收集,故大廈原打算透過管理費收取指定垃圾袋費用,並向住戶派發指定數量垃圾袋,但考慮到大廈有較多劏房戶,部分單位劏成三至五間,如何派發膠袋考起管理處。
住戶多長者 難理解新政策
要有效監察到垃圾棄置的情況,找出沒有使用指定袋或標籤住戶的方法,中興大廈的業主立案法團一致認為,最可能的就是安裝閉路電視。「可行是可行,但錢不夠啊!」法團秘書戴先生嘆道。整棟樓要裝閉路電視,再少也要裝68支,未計算拉線等工程費用,至少也要六位數字,羊毛出自羊身上,這筆錢只能攤分在業主身上。戴先生表示,本周會開法團大會,初步管理費要增加10%,其他費用要與大家再商討。這樣一來,如何向業主們解釋及平息業主們的不滿,又成了一大難題。
大廈的管理公司主任賀先生指出,距離徵費實施只剩下三個月,但法團未有初步共識,很難作出新的工作調整。他反映,去年6月至9月期間,大廈也曾做過垃圾膠袋的試驗計劃,然而幾乎沒有住戶到來拿試驗的指定膠袋。「從管理公司的角度,不會想得失住戶,更很難提出舉報,另一面是政府需要實施政策,夾在中間,兩面不是人。」再者是大廈已經有近60年樓齡,住戶人口老齡化嚴重,長者接收資訊困難,要跟他們解釋及讓他們理解垃圾徵費非常吃力,「只能見步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