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慢病共治 事不宜遲

慢性疾病是隐形殺手,若沒有适當控制病情或治療可引緻嚴重後果。爲了讓市民「早發現、早治療」,醫務衛生局去年11月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資助45歲或以上、沒有已知糖尿病或高血壓病曆的香港居民,配對家庭醫生接受篩查和跟進。

 

及早發現 盡快治療

 

61歲的Shirley上月透過地區康健中心參加計劃,由政府資助到私營醫療巿場接受篩查、診症和化驗後,确診糖尿病。 

 

「家庭醫生向我解釋,我的糖化血色素偏高。雖然暫時不用吃藥,但要注意飲食,控制病情。」

 

她現在保持均衡飲食,并少吃最愛的雪糕和甜品。

 

「以往我會吃很多肉,喜歡吃便不停吃。可能自恃年輕,不擔心患病。現在我一般會吃兩碗以上分量的蔬菜,也盡量不買甜品。」

 

政府資助 共同治理

 

在慢病共治計劃下,參加者獲配對家庭醫生,政府會爲篩查診症、藥物、化驗、護士診所和專職醫療服務的部分費用提供資助,參加者隻需承擔一定共付額。目前約500名家庭醫生參與計劃,當中逾七成所厘定的共付額爲政府建議的150元或以下。

 

Shirley這類糖尿病患者或其他高血壓、血糖偏高人士,每年會由家庭醫生提供最多四至六次政府資助診症。地區康健中心也會按照家庭醫生的診斷結果,爲他們安排專職醫療服務。

 

專業團隊 綜合護理

 

黃大仙地區康健中心護理統籌主任王砋允表示,跨專業團隊由家庭醫生、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視光師和足病診療師組成。

 

「他們在管理慢性疾病方面擔當不同角色,包括營養谘詢、體适能運動指導、眼底檢查和足病治療等。」

 

患者并可參加課堂,了解病理、藥物的重要性和常見副作用。

 

接受篩查 風險可控

 

根據醫衛局的資料,約四成糖尿病或高血壓患者,并未意識到自己已患上相關慢性疾病。

 

參與計劃的家庭醫生林永和指,45歲是理想篩查年齡,希望合資格市民盡早接受篩查。

 

「糖尿病和高血壓是隐形殺手,早期沒有病征,但或會逐漸引發心髒病、中風、腎衰竭、眼睛出現病變、性功能或腦退化等。」

 

他認爲慢病共治計劃的專職醫療團隊,可爲患者提供更謹慎有效的護理。

 

截至本月16日,逾17,300人參加慢病共治計劃并獲配對家庭醫生,當中11,000多人已由家庭醫生評估,近半完成篩查。在完成篩查人士中,超過三成被診斷爲血糖偏高,患糖尿病或高血壓,需進一步跟進或治療。

 

醫衛局表示,今年首季開始,合資格市民除可到地區康健中心或地區康健站登記參加計劃,也可透過家庭醫生邀請,直接在診所登記參加,詳情适時公布。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海員俱樂部重建 11層鋼筋來源存疑 項目工程師倡鑿驗屋署正審議 議員:拆卸最穩妥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