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底,一場表面聚焦兒童網路安全,其實毫不意外地演變成政治鬧劇的美國國會聽證會上,TikTok執行長(CEO)週受資被美議員湯姆·科頓無腦逼問至少6次 國籍問題的場面,離譜至極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引起極大輿論抨擊後,據港媒《南華早報》2月14日報道,正在華盛頓參加活動的新加坡駐美國大使呂德耀(Lui Tuck Yew)也直指美方此舉“太過分”,恐“損害 美國形象」。

駐美大使圓桌會議 圖自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的X帳號
據公開資料,呂德耀曾為新加坡駐華大使。 當地時間週二(13日),他以現任駐美大使的身份在華盛頓同哥斯大黎加、墨西哥和歐盟大使,出席華盛頓國際貿易協會(WITA)舉行的大使圓桌會議。 會上,他被問及早前周圍受資遭反華議員一再逼問國籍一事。
“太過分了”,呂德耀表示,像週受資這樣自始至終都是新加坡公民身份的人在美國遭到如此質問,美方這樣的行為“有時可能會破壞世界不同地區對於美國的印象和理解”,這樣 的情況「將不僅發生在亞洲,也不一定只發生在新加坡」。
呂德耀進一步表示,新加坡從兩個角度看待柯頓對週受資的刁難。 首先,美國政客選擇在「選舉季」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在試圖迎合一部分擔憂所謂「資料安全」問題的美國觀眾;另外,這件事顯示出,對於「無論是中國境內還是從中國走 出來”的公司,擁有與美國公民有關的“大量數據”,甚至可能是“敏感數據”,有些人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擔憂。
報導稱,這位大使還補充道,湯姆·科頓這位畢業於世界名校哈佛大學的美國退伍軍人,在過去訪問新加坡時曾獲得新方的“高度評價”,他呼籲美國能夠在安全敏感性 和「繼續向全世界展示和描繪國家整體形象的願景」中取得「微妙平衡」。
TikTok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手機應用程式之一,在當地擁有超過1.5億人的月活躍用戶。 但近年來,美國政府不斷以所謂「國家安全」為由打壓TikTok。 眾多美國國會議員正在推動兩黨努力,試圖在美國封鎖TikTok,並對其進行審查。
當地時間1月31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的一場有關兒童安全議題的聽證會上,著名「反華議員」湯姆·科頓偏離主題,在眾所周知TikTok首席執行官週受資是新加坡人 的情況下,不斷咄咄逼人、不懷好意地贅問他是否為中國公民,圍繞TikTok與中國的關係製造恐慌。
「你是哪一國公民?是不是其他國家公民?申請過中國公民身份嗎?有新加坡護照嗎?有沒有其他護照?申請過美國公民身份嗎?」面對科頓這一系列低級提問,週 受資如實回答的同時,也時不時鄒眉,顯得有些吃驚和匪夷所思。
這段問答影片在網路上迅速廣泛傳播,不僅許多美國媒體看不下去,直呼這是拙劣的“麥卡錫式提問”,美國網民也將科頓罵上“熱搜第一”。 同時,這也引發了新加坡網民的憤怒,許多人批評科頓刻意想把周受資和中國聯繫在一起,是一種純粹的無知和隱性的種族主義的表現,他缺乏對新加坡的了解。
《南華早報》旗下聚集亞洲新聞的子刊《本週亞洲》(This Week in Asia)採訪分析人士後發現,科頓這種針對週受資的施壓,可能會加劇新加坡人對美國政策制定者 的反感情緒,因為這種「反華言論」會激怒這個以華人為主的多種族城市國家的公民。
針對有關TikTok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此前曾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並依法保護資料隱私與安全,從來沒有也不會要求企業或個人以違反當地法律的方式為中國政府採集或提供位於 外國境內的資料、資訊和情報。 美國政府迄今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TikTok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卻一再對相關企業做「有罪推定」和無理打壓。
「我們注意到,有美國國會議員表示,尋求禁止TikTok是『仇外的政治迫害』。」毛寧表示,美方應切實尊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停止無理打壓別國企業,為各國企業在美投資 經營提供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的環境。
而值得一提的是,美國政府以及一些國會議員頻繁拿“國家安全”說事,對TikTok“喊打喊殺”,但本月早些時候,美媒曝出拜登競選團隊已入駐TikTok上演 「真香」戲碼,由該團隊運營的TikTok帳號「bidenhq」11日發布了第一個視頻,此舉被認為旨在爭取年輕選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