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第二十條》:零門檻觀影,感受張藝謀的寫實本色與喜劇膽色
公益广告

《第二十條》:零門檻觀影,感受張藝謀的寫實本色與喜劇膽色

張藝謀導演新作《第二十條》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關於「正當防衛」的規定,以律條為片名可見這部現實題材電影的本色,同樣在春節上映也足以證明 這部喜劇類型電影的膽量。 唯有這份喜劇性的膽色,才好將社會性的本色有效地觸及億萬觀眾。 這部作品之所以要觸及更多觀眾,更因為第二十條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故事從幾個家庭的日常切入,以在市檢察院掛職的韓明(雷佳音飾)將其串聯。 首先是他自己的家務,兒子韓雨辰(劉耀文飾)見義勇為打了校領導(張譯飾)兒子並拒絕道歉,妻子李茂娟(馬麗飾)義憤填膺繼而揍了校領導,接二連三的事情搞得一地雞毛 ;再就是他來掛職之前的舊事,公車司機陳貴生(楊皓宇飾)三年牢獄出來後依舊要上訪討要說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還有就是王永強(潘斌龍飾)故意殺人案,案件相關人郝秀萍(趙麗穎飾)被逼入絕境,與同搭檔呂玲玲(高葉飾)分歧不斷,公訴期限將至、社會輿論紛爭,這是 公事。 而如何判定王永強的殺人性質,如何面對陳貴生的冤屈,如何處理兒子見義勇為帶來的一系列風波,都關切到法律,則是國事。

家務、舊事、公事、國事,情與法的較量、家庭與事業的平衡,都壓在了韓明的身上,自然生成了各種兩難的境遇,也是這部電影戲劇性所在,而這些又豈止是 韓明一人所遭遇的。 誠然張藝謀在電影發布會上所說,這部講述老百姓故事的電影,“以一家人的喜怒哀樂投射到千家萬戶。”

「正當防衛」是極為嚴肅的社會話題,現實生活中的案例都會成為億萬網友討論的話題,而《第二十條》採用喜劇的類型形式呈現、討論這一議題,就是希望透過普通觀眾喜聞樂見 的方式去了解、討論這個本來就普遍存在於日常也會影響到每個人的話題。 按照精神分析的力量,喜劇具有一定的釋放性作用,讓欣賞者發洩它們,使它們浮動在意識之中得到滿足。 滿足的方式有三種:一是巧智,專在技巧和字面上取巧,以求得心理能量消耗的節省。 二是想像,喜劇性起於人的過度的想像,結果卻並沒有那麼嚴重。 三是感情消耗的節省即幽默。

電影《第二十條》在各種層面都會使觀眾得到滿足,最受矚目的是雷佳音與馬麗飾演的中年夫婦,日常生活中的妙語連珠就讓人應接不暇,他們與陳明昊飾演的大舅 哥、張譯飾演的校領導之間的對手戲,你一言我一語的錯位使得喜劇效果翻倍。 每個演員都在角色之中,每個角色都很接地氣,就像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認識的人一樣。 例如馬麗飾演的李茂娟,“她就是一個普通老百姓,但在家裡卻是女王。當兒子被校園欺凌後,她堅信孩子的人品,努力維護自己的家庭。”

喜劇類型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讓大家願意看,而導演在電影中隱匿技巧近乎到零、指導演員表演百分百生活化,為的則是讓大家看得懂。 眾所周知,張藝謀導演在鏡頭、色彩、構圖等視聽方面一直在探索、創新。 這次,在電影《第二十條》中他用樸實的、與生活質感一致的、更貼近每個人的鏡頭語言。 每個人都在家看到過爸媽拌嘴,每個人都在公司或單位開過會,每個人也都曾有在街頭路邊攤和朋友喝酒談心的經歷,攝影機所捕捉的就是這些生活中的場景 ,它沒有酷炫的高難度的調度和技巧,將觀影的門檻放到每個觀眾平視的維度。

《第二十條》沒有設定觀影門檻,更是因為普法就不該有門檻。 很多人不是不知道見義勇為的正確,而是不懂得正當防衛的界限,也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希望出手幫助的人和被幫助的人,都能懂法用法,來保護自己。

喜劇類型、零技巧呈現、生活化表演使得觀眾既有走進戲院的意願、也有看得懂的滿足,唯有如此,這部電影的社會意義以及主創的責任感才能得以充分彰顯。 呂玲玲記得韓明曾經說過的話「所有正確的事,都有代價,但不能因為有代價,就不去做」「法,不能向不法讓步」。 面對舊事,韓明也在看到陳貴生的結局後,更加明確檢察官「辦的不僅是案子,而是別人的人生」。

面對家務,韓明和李茂娟有一個兒子,王永強和郝秀萍有一個女兒,陳貴生也有一個女兒,如何處理這些案件,又何止是別人的人生,還是下一代的未來。 電影中不只一次強調,「我們現在的判決,其實決定我們想要將怎樣的世界,留給我們的孩子」。 家庭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我們有怎樣的孩子,我們的國家,就會有怎樣的未來。

當韓明想到過往的意氣風發,想到眼前的一地雞毛,想到未來孩子們面對的世界時,說出了一段讓人心生震撼、熱淚盈眶的話:「我知道改變一些事情很困難,追求公平 正義要付出代價,但這個代價誰來承擔?老百姓嗎?難道讓他們用自己的命運、用整個家庭的命運,甚至是幾代人的命運,去承擔這個公平正義的代價嗎?」影片讓人 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一群人的追求。

有一段話在網路上廣泛流傳,“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有光明,中國便不黑暗”, 如同電影《第二十條》所追求的初心。 法律並不是冷冰冰的條款,更不是束之高閣的典冊,它從生活中來也影響著生活,它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去看《第二十條》的最樸素和真誠的 理由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