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表示,綠色科技的發展,爲全球綠色轉型提供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也帶來龐大機遇,成爲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
他指出,香港彙聚不少綠色科技企業及人才,同時彙聚不少綠色資金和金融産品,具備相當優勢發展成爲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以下是财政司司長陳茂波2月18日在網志發表的文章:
新春期間的喜慶氣氛和親友間的相互祝賀,加上多個大型和地區節慶活動,爲我們在踏入龍年的第一周增添了熱鬧和愉快氛圍,最常聽到的祝賀語也許是身體健康、心想事成,當然也少不了恭喜發财、财源廣進。的确,保持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和收入增加,是全球各地人民的共同願望,也是民衆改善生活的必由之路。
但伴随着過去200多年的工業化經濟發展模式,是高污染、高耗能和高排放,結果是偏重了發展而未能充分兼顧社會成本。爲了讓經濟更好持續發展的同時,平衡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推動綠色轉型便成爲了國際共識。從2015年的《巴黎協定》到去年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8),各主要經濟體都越來越重視氣候暖化的問題,并希望加速應對步伐。因此,不難理解爲何全球主要市場都高度重視綠色經濟轉型,以及爲何這過程中不同相關的範疇都吸納了巨額投資且正高速發展。其中,進一步增加清潔能源的使用比例是各國努力的其中一個主要方向。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按年增加五成,主要集中在光伏項目。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組件生産國。另外,有調查機構指出,即使面對地緣政治不明朗、高息及高通脹環境,但去年全球在清潔能源轉型方面的投資仍然達到破紀錄的1.77萬億美元,按年增加17%,并預期未來須加速投入才有望達到《巴黎協定》的目标。可以預期,在綠色轉型及更廣泛應用可再生能源等範疇的投資将持續增加。
綠色科技的發展,爲全球綠色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行的解決方案,相關的服務、設備和産品不斷推陳出新,綠色科技産業的發展帶來了龐大機遇,成爲經濟增長的重要部分。香港彙聚了不少綠色科技企業及人才,同時彙聚了不少綠色資金及金融産品,具備相當優勢發展成爲國際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在綠色科技方面,我們正透過多個不同計劃支持綠色科技的研發,包括創新及科技基金、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新能源運輸基金等,就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等範疇,已批出了逾八億港元予數百個研發和試點項目。目前,本港彙聚了超過200家綠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的技術具備不俗的國際競争力,并且已成功開拓海内外市場。
綠色金融方面,在政府多項支持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的計劃下,相關市場強勁增長,前年在香港安排或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務超過800億美元,其中相關債券占亞洲市場35%。近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和海南省人民政府都在香港成功發行了以人民币計價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此外,我們正積極探索以《共同分類目錄》爲基礎,建立一套适合香港、接軌内地和國際的綠色分類框架。可見,香港高效的融資平台和科技實力,正爲自身、國家和亞洲地區的綠色轉型提供動力,除了加速整個轉型進程,也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爲更好推動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發展的跨領域互動,并更好發揮香港作爲國際平台的角色,我們将在本月底舉辦首屆的香港綠色周。在綠色科技方面,将會有香港綠色科技論壇2024及一系列的圓桌論壇,屆時将有數十家從事前沿綠色科技研發的初創公司,展示其技術與産品。至于綠色金融,金管局将與世界銀行集團成員國際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合辦爲期三天的亞太區氣候業務論壇。論壇将集合亞太地區的政商領袖和行業代表,深入探讨綠色轉型中各項重要的金融議題。
其實,不管綠色科技、綠色金融抑或整體的創科發展,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各兄弟城市都有協同發展、互相助力的機遇,這正是灣區的優勢及潛力所在。今天(2月18日)正好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表五周年,其間整個灣區協作有着長足的發展。以金融合作爲例,去年12月公布的《前海總規》,明确支持深化港深金融融合發展,包括鼓勵更多香港私人銀行、家族财富管理機構等在前海設立專營機構;支持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開展跨境證券投資業務;以及開展數字人民币跨境試點等。跨境理财通2.0也即将在下周一(26日)正式推出,除了提高個人投資額度以及擴大合資格産品範圍外,也在跨境銷售、宣傳方面提供更大的政策空間,便利三地居民跨境多元化配置資産。這些協作和發展,将爲香港業界帶來更多發展機遇,也讓灣區居民更好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