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財長耶倫今次訪華,除了產能問題,另一個焦點就是金融。中美雙方已經商定,後續在金融工作組框架下,就金融穩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合作等議題展開討論。
今年1月中旬,中美金融工作組第三次會議已經圍繞兩國貨幣和金融穩定、金融監管、金融市場、跨境支付和數據、可持續金融、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全球金融治理等重大問題進行了溝通。可以看出,金融穩定始終被列在首要位置。
近兩年來,美國在金融領域上持續炒作債務問題。一是誇大中國國內的債務危機,包括地方政府債務及房地產行業的債務,繼而渲染中國通貨緊縮與經濟衰退外溢,波及全球經濟。二是抹黑中國為發展中國家製造「債務陷阱」,危及國際金融穩定,藉以污名化中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全球發展倡議。總而言之,美方千方百計將中國塑造為一個金融穩定的破壞者角色。
說到底,這仍然是戰略認知問題。早在幾年前,伴隨着中國崛起,美方就不遺餘力鼓吹「修昔底德陷阱」,為遏制打壓中國造勢,這是其悍然發動貿易戰、科技戰的重要「理論依據」。如今的「債務陷阱」,也不過是舊瓶裝新酒,環環相扣。
實際上,中國的政府法定負債率近為50.4%,遠低於國際通行的60%警戒線。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國家,沒有一個對中國的債務負擔率超過25%,平均值僅為1.8%,完全沒有理由讓中國來為一些國家的債務問題「背鍋」。
相反,美國的國家債務總額2023年底首次突破34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財政赤字飆升,大規模寬鬆貨幣政策,高通脹、高債務、高資產泡沫風險為世界經濟埋下隱患。同時,美國利用美元霸權作為金融武器,收割全球財富,推高了低收入國家的償債成本。
中國對於中美經濟、金融、商務等領域對話始終秉持開放態度。從耶倫此次訪華受到的高規格禮遇,就足見中方的誠意。中美合作,是全球金融穩定的定海神針。關鍵在於美方應當校正目標與路徑,停止炮製「話語陷阱」,不要以金融對話之名,行金融打壓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