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李家超指,多項輸入人才計劃截至上月底批出近18萬宗,有逾12萬人已抵港。 疫情後,香港積極「搶人才」,推出了「高才通」計劃,亦繼續有不同項目,包括優秀人才入境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第二代計劃。 行政長官李家超指,截至四月底,當局收到共約29萬份申請,當中近18萬份獲批,逾12萬人才已抵港。 李家超與勞福局局長孫玉菡等,與來港的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會面,就吸引全球人才及深化兩地人才協作等議題交換意見。 李家超表示,會繼續深化內地與香港人才合作,推動職業技能人才培養及資格互認,繼續促進人才互聯互通。 孫玉菡出席了由至少四十名新來港企業家組成的「新質企業家聯合會」創立典禮。認為是「搶人才」的新裏程碑。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說:「他們(企業家)來,不僅是為香港現有經濟發展,而是為香港將來,帶來新的想法、創意,而且為香港本地人,創造很多崗位。香港最大的優勢,是『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這是獨一無二。要發揮好這個制度優勢,離不開人。」 身兼聯合會秘書長的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指,透過多場高才通招聘會,發現本港側重金融、地產等,人才來港想投身其他行業,有一定難度,希望來自人工智能(AI)、新能源業界等的成員企業,可以為香港帶來新機遇。
特首指多項輸入人才計劃截至上月底批出近18萬宗 逾12萬人抵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