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和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爲了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強大灣區爲人才提供的服務,營造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的環境。

 

展望未來,香港與其他大灣區城市會繼續完善區内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爲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以下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5月8日在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的緻辭文本:

 

尊敬的陳麗文主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杜敏琪廳長(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歐陽瑜司長(澳門特别行政區政府社會文化司司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大家好。歡迎大家出席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

 

繼第一屆大會去年在廣州順利舉行,香港十分榮幸承擔第二屆大會的舉辦城市。今年大會彙聚了粵港澳三地政府領導和商界領袖,就大灣區發展高質量人才服務、建設人才高地,集思廣益。

 

今年兩會期間,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人才是富國之本、興邦大計,是推動新質生産力與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

 

香港是高度開放的國際化城市,也是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在「一國兩制」下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擔當大灣區乃至國家人才高地的門戶。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具備起、承、轉、合四個元素;我相信,要寫好「共建人才高地」這篇大文章,同樣需要這四個元素。接下來,我想用起、承、轉、合這四個字,與大家分享一下香港所發揮的功能。

 

首先是「起」,就是起動。随着全球走出疫情,各地發展重新出發,招攬人才的工作也重新起動,爲重振經濟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撐。

 

在新起點上,香港貫徹創新突破,在2022年12月落實一系列搶人才、留人才的新措施。我們既優化多項現行的人才入境計劃,并針對高薪人才及世界頂尖大學的畢業生,推出全新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

 

各項計劃推出以來,反應十分踴躍。到今年4月底,我們已經收到約29萬份申請,批出接近18萬宗,其中超過12萬名人才已經來到香港,遠超我們原定每年吸納35,000名人才的目标。人才到來探索機遇,在金融、貿易、創科、專業服務等領域就業、創業,既有助香港經濟發展,也增強大灣區發展動能。

 

第二是「承」,所指的是傳承。除了招攬人才以外,我們也需要培養人才,鞏固優良的高等教育體系,并傳承下去。憑着良好的教育基建、優秀的科研人才,以及雄厚的研究實力,香港是全球唯一擁有五所百強大學的城市,教學質量在多項國際比較研究中位居前列。

 

我們會繼續鞏固香港作爲國際教育樞紐的地位,由下個學年開始,将政府資助的專上院校的非本地學生限額提升到40%。此外,我們将穩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的名額到每年400個,以吸引更多傑出人才來到香港進行研究。

 

同時,我們緻力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經驗交流,推動香港與内地高等教育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爲國家培養更多人才。在國家的支持下,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都已經落戶大灣區的内地城市,香港城市大學也正全力推進東莞校園的辦學籌備工作。

 

第三是「轉」,我稱之爲人才流轉。香港作爲内地與世界各地之間的重要橋梁,全力推進人才南下、北上流轉。

 

自去年10月起,香港注冊公司的外國人員可以在香港申請北上「一簽多行」簽證到内地。不論國籍,隻要來到香港工作或開辦業務,成爲香港居民就可以享受有關便利,體現香港的獨特地位。到今年4月底,已經有超過19,000宗「一簽多行」簽證申請獲批,有效期爲兩年或五年,反映政策廣受歡迎。

 

另一方面,國家移民管理局自本周一開始,将持有商務簽注赴港人士的留港期限,由七天倍增至14天,并将南下人才簽注的适用範圍,由大灣區内地城市擴展到北京和上海。有關措施将更便利内地商貿人員到香港進行商務活動,并吸引更多内地人才到香港彙聚交流。

 

最後是「合」,也就是合作。大灣區各城市的優勢和定位不同,合作空間廣闊。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與香港特區政府簽署了《關于推進粵港人才合作的框架協議》,建立合作機制,促進兩地在人才培養、招攬、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我很高興知道,爲了進一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大灣區「9+2」城市今天将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加強大灣區爲人才提供的服務,營造一個更有利人才落地生根的環境。

 

展望未來,我充滿信心,香港與大灣區各兄弟城市将繼往開來,完善大灣區人才引進、培養、流動等方面的戰略布局,加快建設大灣區人才高地,爲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

 

最後,我祝願今年大會圓滿成功,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為加強公眾水上船艇活動安全 警務處聯同海事處等加強巡邏執法

5月8日 社評摘要(一)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514-3979969

郵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16:0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