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上周宣布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新的關稅,涉及電動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個人防護裝備等多種商品。外媒普遍認為,拜登政府此次行動,與其在大選年爭取選票有關,而不少美國經濟學家和業內人士擔憂,這些關稅的成本最終還是會由美國消費者來承擔。
“拜登對中國加征關稅,標志著廉價中國商品時代的終結。”《紐約時報》5月18日以此為題,稱拜登此舉旨在“保護戰略性制造業免受低成本競爭”,從而增加就業。然而,美國消費者可能不會喜歡為此付出的代價。
文章稱,在21世紀的前20年里,來自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進口浪潮壓低了美國電子遊戲、T恤、家具、家電等產品的成本,美國的許多消費品變得更便宜了;沃爾瑪、亞馬遜等零售商或電商平台依靠銷售海外低成本商品蓬勃發展。但工廠倒閉、工業蕭條和工資停滯不前也引發部分美國選民不滿。
特朗普在任期間,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之名,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之實,援引“301條款”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六年來,中美的貿易摩擦令兩國關系緊張,拜登雖然嘴上說著“尋求對華對話”,但在國會和部分美國選民的施壓下,保持了強硬的貿易立場。
《紐約時報》稱,在關稅問題上,拜登和特朗普做出了“不同卻又相互重疊”的努力——試圖通過提高美國消費者購買中國商品的成本,來重振和保護美國工廠。

當地時間5月14日,拜登在白宮玫瑰園發表講話,宣布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征關稅 圖源:視覺中國
文章提及,過去,美國兩黨曾聯合起來與中國進行經濟接觸。當時他們認為,把生產外包給能夠以更低成本生產某些商品的國家,美國會從中受益。盡管經濟學家知道,這麽做會讓一些美國人失去工作,但他們認為,向消費者提供低成本商品,讓企業騰出精力投資具有創新優勢的高價值行業,對美國整體經濟有好處。但現在,兩黨都在競相切斷這些聯系。
文章稱,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政治激勵”會催生什麽樣的新決策時代,也不清楚美國公眾是否還在為該國40年來最快速的通貨膨脹所困擾,又是否能忍受可能伴隨轉型而來的陣痛。
“舊的共識已經被打破,新的共識還沒有形成。”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戴維·奧托爾(David Autor)表示。他警告,消費者和選民不可兼得,“你可以作出權衡,整個世界都在權衡。如果你想讓美國在這些技術領域保持並重新獲得領導地位,你就必須付出更多。但目前還不清楚這是否會奏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近與幾位經濟學家合著的一篇論文中,奧托爾發現,盡管特朗普以關稅為中心的做法並沒有成功將很多工作崗位帶回美國,但有關政策似乎為特朗普及共和黨贏得了更多選票。
文章提及特朗普和拜登在對華關稅政策和保護主義問題上的不同之處,指出特朗普“想要拆除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商業橋梁,並大幅限制整體貿易”。而拜登則希望利用關稅和其他法規,在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等戰略產業周圍“建立堡壘”。
文章指出,許多支持減少對華貿易限制的經濟學家批評了拜登和特朗普的計劃,他們認為,這些舉措不僅會提高美國消費者的成本,還可能減緩美國經濟增長。
這些經濟學家指出,切斷來自中國的競爭,會迫使美國企業和消費者把錢花在人為造成的昂貴商品上,而不是花在能創造新產業和新就業的創新產品上。
“在這些事情上大規模過度指出,將損害我們的生產力。”小布什時期的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格倫·哈伯德(Glenn Hubbard)表示。
另一方面,美國經貿領域的專業人士也表達了擔憂。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克雷格·艾倫(Craig Allen)14日發表聲明強調,維持特朗普時期關稅並額外征稅,“最終會使美國企業在國內外的競爭力更加難以維持,導致美國就業機會減少。在通脹壓力持續的背景下,這也會拉高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布萊克·哈登(Blake Harden)說:“廣泛征收關稅不具有戰略意義,將阻礙美國經濟增長。”他認為,這最終將“對設法參與全球競爭的美國企業造成阻礙,並對美國工人的工資產生負面影響”。

第135屆廣交會上,海外采購商正在體驗一款新能源汽車 圖源:視覺中國
《紐約時報》稱,一些民主黨人表示,拜登制定一項持久、成功的對華貿易政策的最大希望是增加開支,包括為半導體和其他高科技制造業提供新一輪補貼,並加大執法力度。
威廉與弗洛拉·休利特基金會“經濟與社會計劃”負責人、拜登前助理詹妮弗·哈里斯(Jennifer Harris)敦促拜登政府將產業政策支出與更嚴格的規定結合起來,限制資金接受者可以用這筆錢做什麽。
她坦言,如果拜登政府的政策不能迅速降低美國產品的價格,選民就會對這些努力感到失望,“美國人希望兩全其美,如果價格上漲,他們就會變得暴躁”。
文章援引民調結果稱,美國選民已經對物價上漲極為不滿,對通脹的擔憂正在影響拜登連任的機會;如果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宮,新關稅導致的價格持續上漲也可能損害他的支持率。
“這些政治問題給新時代的對華政策的最終走向帶來了不確定性。”文章寫道。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Eswar Prasad)日前對《華爾街日報》表示,拜登的這些關稅“是兩國產業政策沖突的頂峰,也是美國即將到來的選舉季的結果”。
普拉薩德坦言,拜登的新關稅增加了中國“報覆”的風險,最終可能拖累美國經濟的增長。如果共和黨人和民主黨人為了贏得選舉而繼續對中國采取對抗立場,兩國關系也可能受到影響。
針對拜登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問題專家呂祥日前對香港《南華早報》指出,此前特朗普政府就不斷污蔑中國存在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而由於拜登政府也從未放棄“貿易戰”的念頭,“中方一直在為各種情況做心理準備”, 無論中國怎麽做,“我不認為我們會‘加戲’(add to the drama,加劇局勢緊張)”。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5月14日就美方發布對華加征301關稅四年期覆審結果發表談話,敦促美方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將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5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同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達爾舉行第五次中巴外長戰略對話後共同會見記者。王毅就相關提問表示,美方不擇手段打壓中國,並不能證明美國的強大,反而暴露出美方已喪失自信,亂了方寸;並不能解決美國自身存在的問題,反而會對國際產供鏈的正常運轉造成進一步破壞。
王毅強調,單邊行徑和保護主義違背時代發展潮流,必將被歷史車輪碾碎。在全球經濟覆蘇的關鍵時刻,國際社會應當正告美方,不要再給世界制造新的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