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網 中國新聞 “一到超級稻田裏,我就興奮起來了!”
公益廣告

“一到超級稻田裏,我就興奮起來了!”

風吹稻禾,我們又想您了

袁隆平離開三年了

1096天,思念從未停止

今天(22日)

不少市民自發來到袁老墓前

獻花悼念

“袁爺爺,我們來看你了”

“我和他有一面之緣

在課本上,在飯桌上,在人間裏”

“在他的夢鄉裏,稻穗比高粱還高

風輕輕吹過,他坐在稻穗下乘涼”

“袁爺爺,我們會記得好好吃飯”

他留給我們的故事

值得一遍遍懷念

一個堅持

“我不在家,就在試驗田,不在試驗田,就在去試驗田的路上。”這是袁隆平常說的一句話。

在談到自己招收弟子的要求時他曾這樣說:“我培養研究生、博士生,第一個條件是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我就不接收你。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裏面、書本裏面種不出水稻來。”

袁隆平一生成就斐然,表彰無數,但他一直惦記的,仍是“下田”。用他的話來說:“一到超級稻田裏,我就興奮起來了,就不累了!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國勳章”。記者問他:“您拿完獎後有什麽打算?”他說:“明天還要到田裏去,晚上睡前我就在想,我的超級稻長得怎麽樣了?有沒有病蟲害?氣候是不是幹旱?我還得算算,一畝田有幾千萬谷粒,算起來不得了。”

在袁隆平的童年記憶裏,母親曾牽着他穿過混亂的人流,滿街都是饑民浮腫的臉龐。記者問他:“您是不是特别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袁隆平堅定地回了四個字:“不可能了。”有網友說,這句“不可能了”, 是他爲國家寫下的最美情書。

一個未完成的夢想

西南大學國家級數字檔案館曾展出了袁隆平大學時期的學生證。學生證後面,一段簽名留言清晰可見:“隆平同志,爲保衛我們偉大的祖國而奮鬥到底。”

原來,1951年7月,抗美援朝志願軍英雄報告團來到重慶宣講,袁隆平作爲學生代表參加。聽完報告後,他熱血沸騰,想請戰鬥英雄簽名,但“自由散漫”的他沒帶紙筆,索性遞上了學生證求簽名。

這個簽名從此伴随袁隆平的大學生活,他還萌發了奔赴戰場、抗美援朝的想法。

1952年,袁隆平懷抱“參軍報國夢”報名參加空軍飛行員選拔。當時全校共有800多名學生報名,經過36個項目考核之後,隻有8個人合格,袁隆平就是其中之一。

但他沒有等來正式受訓的通知——因前方戰事好轉,所有參軍大學生被退回。未能圓夢藍天的他繼續在田間地頭耕耘,用畢生心血澆灌稻田飄香。

一些愛好

生活中,袁隆平是一個極其可愛的人。

他喜歡體育鍛煉,尤其偏愛遊泳:“年輕時遊泳,我是武漢市第一名啊!”他還參加過賀龍元帥主持的西南地區運動會,結果在成都美食的誘惑下,前一天“吃壞了肚子影響了發揮”,最終排名第四。“當時排在我前面的三個人都進了國家隊。”

袁隆平也喜歡打排球。80歲之前,他每天雷打不動在晚飯前打半小時排球,并且自豪地說:“我領的隊一定赢。”

他會跳踢踏舞,還是小提琴的忠實愛好者,人生的第一筆工資就被他拿來買了把小提琴。他會在有風吹過的稻田裏拉小提琴,艱苦而又漫長的科研生涯中,小提琴撫慰着他的焦灼。

一個“梗王”

袁隆平時常提起母親。在他的描述中,母親知書達理,賢惠慈愛,還是自己的英語啓蒙老師。“很小時我就跟着她念,‘This is a book’‘How are you’……後來上學,我的英語從來不複習就是高分。”

這樣的基礎讓袁隆平達到了“英語十級”水平,不僅可以用英文流利地介紹雜交水稻,日常講起英語也十分有“梗”。

當被問及自己帥不帥,袁爺爺十分風趣地回答:“我啊,Handsome!

他不理解爲什麽外國人問年齡時總說“How old are you”,他覺得應該問“How young are you”才好,他還附上一句中文翻譯——您青春幾何?每當别人問到年齡時,他總是這樣回答:“I’m ninety years young.

如此風趣幽默的袁老也有自己的煩惱。當被問到團隊怎麽帶,袁爺爺愁到抓頭:“哎呀,一頭亂麻……”

身爲院士,當被問到爲啥不帶博士生,袁爺爺說:“這麻煩得很,死腦細胞的!”

但每次一提到水稻,他的驕傲就溢于言表。“‘雜交水稻之父’的稱謂也好,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頭銜也好,榮獲各種名目的國際科學大獎也好,我首先想到的是,爲我們中國人争得了榮譽和尊嚴。我這個人本不是一個驕傲的人,但對這我覺得可以驕傲,是爲我們中華民族驕傲。”

一個生活習慣

生活中,對于吃穿,袁隆平一向不講究。有一次遇見衣服打折,襯衫才10塊錢一件,他一下子買了十幾件,付錢的時候有些不好意思,跟售貨員說:“你們的折扣太便宜了,我每件加兩塊錢,一件付你12塊,好嗎?”

2001年,袁隆平赴京參加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頒獎典禮,穿着一套洗得發白的舊西服,坐下來時稍不留意就會露出裏面的紅色運動褲。最後,經不住大家夥的勸說,他終于“慷慨”了一次——花幾百元買了一件打折處理的西服

他在家門口的小店剪了18年頭發,每次隻理20元的普通發型。理發店老闆回憶,袁老會自己設計發型,有時候剪着剪着他就會說兩句英文,然後再用中文翻譯一遍,其中說得最多的是“我又年輕了”“我是老帥哥”……

偶爾去逛街,袁隆平最關心的是米價。在超市,他看到米價便宜便會健步如飛,開心得像個孩子。

他的一生就是這樣,充實又有意義,質樸卻不平凡。

一生的牽挂

讀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袁隆平曾去參觀一個園藝場,他看到紅紅的桃子挂在樹上,葡萄一串一串水靈靈的……他聯想到國外電影中的一幕:窗戶外面就是水果,伸手就能摘來吃,要喝牛奶,奶牛就走過來,接一杯就能喝。

兩者的印象交疊,袁隆平開始向往田園之美、農藝之樂。“從那時起,我就想長大之後一定要學農。”

長大後,他傾盡心血追逐農學夢。爲了尋找天然雄性不育株,“早上吃了早飯就去下田,帶個水壺,兩個饅頭;中午不回來,一直到下午四點左右才回來。上面太陽曬,很熱;下面踩在冷水中,很涼……我每天在幾千幾萬的稻穗裏尋找,手拿放大鏡,一壟壟、一行行、一穗穗,像大海撈針一樣。”

爲了加快水稻培育,袁爺爺帶着助手輾轉多省份,爲水稻尋找更溫暖的環境。路途中,他把種子綁在腰間,用體溫溫暖種子從而催芽。長此以往,他落下了腰疾。

爲了科研,他曾在7.7級地震中沖入危房救種子

即使重病中,袁隆平最牽挂的還是科研。在醫院,他每天都向醫務人員詢問:“天晴還是下雨?”“今天多少度?”有一次,護士回答28℃。袁隆平急了:“這對第三代雜交稻成熟有影響!”

在袁老離開的三年裏,他生前牽挂的稻田,迎來了一個個好消息。

2018年10月,袁隆平曾提出超級稻每公頃18噸(畝産1200千克)的産量目标。2018年,畝産1116.3千克;2019年,畝産1090.2千克……2023年,畝産1251.5千克!産量創造了新紀錄,也實現了袁老的未竟之願。

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袁老生前提出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産3000斤”的攻關目标。2023年11月,經測産,海南雙季稻畝産達到1510.91千克,這已是海南第三年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産3000斤”攻關目标。

當風吹過稻田

當一日三餐米香彌漫

袁爺爺

我們總會想起您的模樣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微信公衆号

監制/李浙  主編/馬文佳

總台記者/傅蕾 楊侃  

編輯/李娟  校對/高少桌

部分素材源自CCTV1《等着我》、陳啓文《袁隆平的世界》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探訪《徐霞客遊記》開篇地,大學生感受鄉村振興變化 | 文化中國行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