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特稿评论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中國人民需要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正邁入一個新時代
公益广告

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中國人民需要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正邁入一個新時代

從借鑒其他國家經驗到成為其他國家學習榜樣,她稱讚中國在氣候變化、數字經濟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肯定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她看好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所釋放出的潛力。《高端訪談》獨家專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王冠:今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連續兩次上調對本年度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認為全球經濟繼續表現出“令人矚目的”韌性,經濟實現“軟著陸”的信心增強;但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然面臨物價上升、高利率、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等下行風險。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國應該如何攜手應對挑戰?哪些因素對於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如何克服全球化帶來的發展不均衡問題?中國經濟的穩健前行將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哪些動力?

今天的嘉賓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讓我們一起在對話中尋找答案。

王冠:格奧爾基耶娃女士,非常感謝您接受本次采訪,歡迎再次來到北京。

格奧爾基耶娃:非常感謝,很榮幸接受你的采訪。

王冠: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的預期上調至3.1%,略高於去年10月的預測值,並表示全球經濟有可能實現“軟著陸”。這個結論是怎麽得出的?未來我們將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格奧爾基耶娃:我們仔細觀察了兩方面的數據。一方面,消費需求保持強勁,政府支出同樣顯示出很強的韌性;另一方面,我們分析了主要經濟體的增長趨勢。我們的結論是:世界經濟仍然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烏克蘭危機、高通脹以及高利率的沖擊,但世界經濟的實際表現要好於我們一年前的預期。我們還注意到兩個重要趨勢:第一,在許多經濟體中,去年飆升的通脹率正在下降;第二,就業市場相當穩定。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人們有工作了,有錢消費了。結果就進一步強化了增長預期。然而,各國央行依舊任務艱巨。世界經濟有望“軟著陸”,但尚未著陸。各國央行需要根據數據精準調控其貨幣政策,決定降息的時機和幅度,而不能簡單效仿其他央行的做法,因為當前各國的經濟狀況各不相同。此外,對各國財政當局來說,這也是一個艱難的時刻。連年的大手筆支出過後,他們現在需要重建財政緩沖。與此同時,各國的綠色及數字化轉型也需要財政支持。所以縱觀全局,盡管經濟在正向增長,但仍然較為疲軟。近幾年來,全球經濟增長率持續保持在3%左右,遠低於疫情前3.8%平均水平。因此,我們雖然可以因為經濟出現向好態勢而松一口氣,但對各國決策者來說,仍然面臨挑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簡稱IMF,成立於1945年,目前擁有190個成員國。該組織致力於促進各成員國之間的貨幣合作、貿易發展和經濟增長。

格奧爾基耶娃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自成立以來第一位來自東歐地區的女總裁。她曾在保加利亞索非亞國家經濟與世界經濟大學任教。從1993年起到世界銀行工作,後赴歐盟委員會任職。格奧爾基耶娃在國際發展與金融領域經驗豐富,曾經到訪和駐任過60多個國家。

王冠:您能向我們的觀眾介紹一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及其職能嗎?

格奧爾基耶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190個成員國,致力於促進成員國之間相互支持。當任何一個國家遇到困難時,它都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指導各國的政策制定,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確保我們不會遭受金融危機的威脅。我們就像……

王冠:就像一家提供體檢服務的大型醫療機構。

格奧爾基耶娃:這個比喻很恰當。就像你描述的這樣,我們每年都會拜訪各個成員國,對他們的經濟進行“體檢”。然後我們可能會說,你的“血壓”有些高,你需要采取降壓措施。

王冠:關於全球貿易方面,現在有很多觀點,比如“短鏈化”“友岸外包”“去風險”等。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做法並非出於經濟考量,而是基於意識形態和地緣政治考量。作為一名經濟學家、專業人士,您對此怎麽看?

格奧爾基耶娃:推動供應鏈多元化合乎情理。我們都不想落入那種情境,一旦自然災害切斷供應鏈,我們就變得束手無策。但有些擔憂也太過頭了,比如擔心國內經濟過度依賴外國供應商。作為經濟學家,我想強調的是,我們需要分工,我們需要貿易。這樣我們才能降低生產和消費成本,增加可選的商品種類,為全球民眾創造更多機遇,並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王冠:您以“我們孫輩的經濟可能性”為題在劍橋發表演講,就未來百年提出了兩個設想,而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設想,一個目標相對較低,另一個則雄心勃勃。您能否為我們的觀眾詳細解讀一番?

格奧爾基耶娃:這場演講的靈感來源於約翰·梅納德·凱恩斯(英國經濟學家)。他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時期寫下了對自己子孫後代生活的展望。一百年後,他的預言成真了,技術發展與資本積累讓人們的生活水平提升了8倍。百年之後的現在,人們更長壽、更健康,機會更多、生活水平更高。如果我們攜手合作、齊心協力,那麽百年後的全球經濟規模將會是現在的13倍。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我相信我的孫女會生活在一個更加繁榮的世界里。

王冠:這正是我們大家共同的願望和期待。我們再來談談中國,中國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刺激經濟增長,提振全球投資者信心,其中包括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和兩會期間發布的政策。您如何評價這套政策“組合拳”對經濟增長的提振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過去40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開放給中國人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展望未來,深化改革有望釋放綠色發展和數字化轉型的增長潛力。我堅信,市場力量與資源配置相結合,能夠有效提高資本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從而拉動經濟增長。如今中國正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據我了解,中國領導層決心深化改革,這也將為中國人民帶來新一輪的繁榮發展。

王冠:“新質生產力”這個詞,您可能有所耳聞,格奧爾基耶娃女士,它已經成為中國近期政策會議上的熱詞,這一概念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您如何評價新質生產力在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當前,中國正大量投資於綠色經濟、數字經濟,為國企和民企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這個大方向是正確的。環顧世界,這也是我在劍橋演講的原因,當今世界缺少什麽?缺少生產力增長,以及在此基礎上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如何才能再次為生產力增長注入活力?要靠擁抱科技力量,要靠投資人力資本。在這方面中國處於有利地位。

王冠:您相信中國將激發出向“新”力?

格奧爾基耶娃:今天,見證中國發展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認為中國人民正在迎來一個重要時刻,你們受益於現象級的增長,整整一代中國人只看到經濟的增長、增長、再增長,收入翻了一番又一番。當然,增長不可能無限持續下去。因為像任何其他國家一樣,當經濟逐漸成熟,必然經歷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增長的轉變。我認為,重要的是,中國人民需要認識到中國的發展正邁入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經濟增速不會是10%、12%或15%,但各種機遇將大幅增加,生活水平也將隨之提高。

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長期以來,中國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保持良好合作。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一起躋身全球儲備貨幣之列,成為僅次於美元和歐元的第三大權重貨幣。特別提款權這個“籃子”里第一次出現了新興經濟體的身影,自此不再是“發達國家俱樂部”。

人民幣“入籃”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為世界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體現。隨著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正在越來越廣泛地參與到新的國際治理體系的構建當中。發起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新開發銀行等多邊金融機構,這些“中國方案”都得到了國際社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讚譽和支持。

王冠:您曾多次訪問中國。您是第一位來自轉型經濟體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您也從多個角度、多個平台觀察中國的發展,您如何看待中國式現代化以及它對發展中國家的意義?

格奧爾基耶娃:中國的成功不僅僅在於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還在於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中國致力於消除貧困,讓人們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據我的觀察,中國這些年來的巨大變革惠及民眾,包括那些處境非常艱難的人們。我們從中國學到並向其他國家傳遞的經驗包括:設立中長期目標,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人才培養、完善法治、提升競爭力,由此催生機遇、讓人民發揮出最大潛能。你知道最有意思的是什麽嗎?我走訪世界多國,看到中國的發展模式正在其他地方被覆制。例如,中國的黃土高原梯田化項目成功把荒地變為可耕作的農田,讓當地人得以謀生,我在埃塞俄比亞也看到了類似的項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我之前任職的世界銀行都是中國經驗的傳遞者,我們試圖將中國所取得的成就轉化為世界其他地方的知識和成功案例。

王冠:您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您在劍橋大學的演講中也強調了這一點,這與中國領導人的觀點不謀而合。習近平主席向世界提出的倡議構建起了中國的全球治理理念,其中包括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以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您如何評價中國在多邊主義發展中發揮的作用?

格奧爾基耶娃:中國是國際社會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積極參與者。中國的行動基於其自身的經驗。中國多年來向擁有眾多成員國的多邊機構學習並從中受益。而現在,中國支持其他國家進行學習。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中國積極參與討論什麽是合適的政策選擇,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在疫情期間,中國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出貢獻,為我們最需要幫助的成員國提供支持。在對人類未來至關重要的議題上,如氣候變化、數字經濟、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等,中國也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曾經借鑒他國經驗的中國如今已成為其他國家學習的榜樣。

王冠:關於人工智能,您曾說過,當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為全球經濟注入新活力,您稱之為“大爆炸”時刻。您是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前景與風險的?

格奧爾基耶娃:我們正面臨生產力低下、增長緩慢的挑戰,需要解決方案。人工智能或許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關鍵一環。它能夠大幅提高生產力。我們建議盡早采取行動,為這個人工智能將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世界做好準備。我們需要關注以下四個方面: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推動創新、相應的法規和倫理要求。綜合來看,我可以告訴大家的是,中國是新興市場國家中準備最充分的。

王冠:總裁女士,談到氣候變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在迪拜落幕,會議達成了共識。您對這個共識滿意嗎?您如何評價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

格奧爾基耶娃: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非常成功,達成了三項非常重要的共識。首先,會議明確指出各國的減排承諾和努力還不足以阻止氣候危機。當前,各國正在提高減排目標,特別是這十年,中國也在這麽做。其次是關於融資,這次大會指出,必須迅速就綠色轉型進行大規模融資,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行動刻不容緩。第三,會議增強了國際團結。各國意識到,相互指責無濟於事,我們應攜手同行,共同應對挑戰。只有齊心協力,我們才能扭轉局面。中國在太陽能光伏、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等領域的技術創新方面承擔了重要責任,中國已成為領導者。

王冠:我們的網友觀眾,特別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他們有一些問題想問您。他們想知道,您曾多次到訪中國,有什麽讓您感到印象深刻,又有什麽讓您受到觸動?

格奧爾基耶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無處不在的活力。人們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解決問題。每次來訪我都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變化。這里有一條新的環路,那里出現了新的機遇,有更多的工作機會和更高的生活水平。這太讓人難以置信了,中國取得的成就太讓人難以置信了!與中國人進行交流總能讓我樂在其中,無論是領導人還是普通民眾。我還可以告訴你,沒有誰比中國人更加熱情好客。真是太棒了!

王冠:觀眾們還想知道,您最喜歡的中國美食是什麽,中國文化有哪些特別吸引您?

格奧爾基耶娃:說到美食,我的回答可能乏味,但我真的非常喜歡北京烤鴨。

王冠: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格奧爾基耶娃:我也很喜歡火鍋,學會了涮火鍋,我還想把火鍋安利給我在保加利亞的家人們。這種體驗真的很棒!大家坐在一起,邊煮邊吃。

王冠:您應該去中國南方逛逛,比如重慶和成都,去嘗嘗正宗的辣火鍋。

格奧爾基耶娃:我也聽說如果想吃辣火鍋,要去這些地方。我還特別喜歡中國春節的慶祝活動,異彩紛呈。像我這樣一個不茍言笑的人都會被感染到,很棒!

王冠:格奧爾基耶娃女士,非常感謝您接受采訪,很高興再次見到您。

格奧爾基耶娃:謝謝。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接受總台專訪後題詞:感謝貴欄目給了我一個跟廣大觀眾交流的機會,讓我們憧憬在一個團結的世界中走向更加光明的未來。

——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

在專訪中,格奧爾基耶娃表示,中國的發展成就、中國社會所迸發出的活力,以及中國人民的熱情讓她印象深刻。她認為中國是國際社會的積極貢獻者,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重要參與者;在氣候變化、數字經濟、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等領域,中國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引領作用,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以學習和借鑒的案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