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今早(26日) 就「不適切居所住戶對劏房定義及安置相關研究」公布調查結果。
香港有不少人居住在劏房或不適切的居所,生活比正常人士為艱苦,往往需要節衣縮食。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就「不適切居所住戶對劏房定義及安置相關研究」進行一項調查,並於今日(26日)公布,根據前線外訪經驗推算,全港居於不適切居所的戶數接近14萬戶,人數達24.8萬人。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率領居民高叫「劣質劏房不人道,安置基層快取締」、「租金太貴樓價太高,窮人難有安身之所」」等口號表達不滿。她表示,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主題性調查報告,居於分間單位住戶多為基層人士,每月收入中為數僅15310元,比全港住戶27650元少近一半。
施麗珊批評,劣質劏房環境惡劣。
施麗珊續說,全港大約有10.8萬分間樓宇單位,共有10.74萬個住戶、21.57萬名居民,當中接近16%為15歲以下兒童。由此可見,劣質單位或不適切居所,影響居民工作之餘,兒童學習空間過少,很多居民均寢食難安。
居於深水埗一個劏房單位的盧小姐,是一位單親媽媽,育有一名10個月大的嬰兒,由於要花時間照顧小孩,導致她無辦法外出工作,生活環境欠佳及十分惡劣,擺放了嬰兒床之後,所剩下的空間不大,加上房間有很多蟑螂、木蝨,而老鼠則會在晚上出沒,令到她擔驚受怕,希望政府協助居民快點上樓。
另一位單親媽媽李小姐,育有2名小朋友,細仔患有唐氏綜合症,平時住在院舍,她和大仔目前居於唐樓3樓的劏房單位,大約30呎左右,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她擔心如果劏房日後一旦被取締,將來無地方安置她們一家三口。
李先生每月須繳交4000元租金。(記者 蔡啟文攝)
居於油麻地的劏房居民李先生,每月須繳交4000元租金,他反問到底政府是否得悉劏房的由來?李先生將問題歸咎於當局,早年取締籠屋所衍生而成。他批評政府漠視民意,完全沒有完善及優化政策,他期望加建公營房屋才能紓緩公屋短缺多時的問題。
譚先生希望特區政府參照新加坡做法,多興建公屋。(記者 蔡啟文攝)
李先生認為,劏房內是否包括廁所、廚房、天花板有否漏水、走廊外的防火設施等問題,是界定劏房是否屬於劣質。譚先生則期望特區政府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很多國民都居住在公屋,達到差不多「人人有屋住」的目標。
本港有不少人居住在劏房或不適切的居所,生活比正常人士為艱苦,往往需要節衣縮食。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早前就「不適切居所住戶對劏房定義及安置相關研究」進行一項調查,並於今日(26日)公布,根據前線外訪經驗推算,全港居於不適切居所的戶數接近14萬戶,人數達24.8萬人。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率領居民高叫「劣質劏房不人道,安置基層快取締」、「租金太貴樓價太高,窮人難有安身之所」」等口號表達不滿。她表示,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的主題性調查報告,居於分間單位住戶多為基層人士,每月收入中為數僅15310元,比全港住戶27650元少近一半。
施麗珊批評,劣質劏房環境惡劣。
施麗珊續說,全港大約有10.8萬分間樓宇單位,共有10.74萬個住戶、21.57萬名居民,當中接近16%為15歲以下兒童。由此可見,劣質單位或不適切居所,影響居民工作之餘,兒童學習空間過少,很多居民均寢食難安。
居於深水埗一個劏房單位的盧小姐,是一位單親媽媽,育有一名10個月大的嬰兒,由於要花時間照顧小孩,導致她無辦法外出工作,生活環境欠佳及十分惡劣,擺放了嬰兒床之後,所剩下的空間不大,加上房間有很多蟑螂、木蝨,而老鼠則會在晚上出沒,令到她擔驚受怕,希望政府協助居民快點上樓。
另一位單親媽媽李小姐,育有2名小朋友,細仔患有唐氏綜合症,平時住在院舍,她和大仔目前居於唐樓3樓的劏房單位,大約30呎左右,居住環境十分惡劣,她擔心如果劏房日後一旦被取締,將來無地方安置她們一家三口。
李先生每月須繳交4000元租金。(記者 蔡啟文攝)
居於油麻地的劏房居民李先生,每月須繳交4000元租金,他反問到底政府是否得悉劏房的由來?李先生將問題歸咎於當局,早年取締籠屋所衍生而成。他批評政府漠視民意,完全沒有完善及優化政策,他期望加建公營房屋才能紓緩公屋短缺多時的問題。
譚先生希望特區政府參照新加坡做法,多興建公屋。(記者 蔡啟文攝)
李先生認為,劏房內是否包括廁所、廚房、天花板有否漏水、走廊外的防火設施等問題,是界定劏房是否屬於劣質。譚先生則期望特區政府參考新加坡的做法,很多國民都居住在公屋,達到差不多「人人有屋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