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指未來一年會加大回收配套,研究回收積分可兌換購物券,又會向部分住戶免費派已印備的指定垃圾袋,作教育用途。不少環保團體批評,當局不訂垃圾徵費延後日期,令減廢效果大打折扣。 政府暫緩實施垃圾徵費,同時宣布未來一年加大回收配套,尤其針對廚餘。包括一年內,在全港公共屋邨、大型私人屋苑的廚餘回收設施增加一倍,增設一百個廚餘回收流動點。又會在一百個垃圾收集站設廚餘收集點。延長「綠在區區」營業時間,收集點由200個增至800個,並研究積分可兌換購物券。 下月一日起的半年,向公屋住戶每月派發20個指定垃圾袋。私人屋苑物管業界若承諾做好回收分類,並簽署相關《約章》,亦可獲免費袋。政府不同意派袋的作用有限。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出:「不要忽視一個真實情況,我們所做的工夫,整個社會對減廢回收關注度、關心度,願意參與的人多了很多。很多人指想有綠色垃圾袋,幫助他們學習如何做分類。」 有市民支持暫緩,但會否配合政府未來加強減廢,稱有數個考慮。 張女士稱:「廚餘先處理吧,真的很難處理,公屋才有回收桶。外國不同的,根本廚房(有設備)已能碎骨。」 鄧小姐指:「市區多些(回收點),方便到市民去回收較好。」 不少環保團體對暫緩表示失望,又認為無徵費延後的實施日子等,就算加大回收配套,成效存疑,做法不務實。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譚穎琳表示:「不論是市民及企業,抑或政府當局都沒有了約束力,措施又無減廢績效指標及時間表,我們擔心只是另類準備期,與之前的十多、廿年沒有分別。希望政府8月1日如期推行,自己先行垃圾徵費,做榜樣、例子,真正檢討垃圾徵費,當中的行政需要。」 對於政府稱,會研究如何優化徵費計劃,包括免除前線清潔員工的法律責任,有物管業關注或有「副作用」。 香港物業服務聯盟主席甄韋喬稱:「變相產生垃圾者,就可以將所有垃圾扔出來,變相整個承擔在服務承辦商角色,這不是很好的建議。」 他建議應要有清晰指引,又認為徵費有其作用。
【垃圾徵費】政府指未來將加大回收配套 環團批成效存疑做法不務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