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廣告

阜陽剪紙傳承非遺

  圖:阜陽剪紙非遺傳承人肖淑勤(中)在家鄉市集嘉年華表演手藝,並與市民互動。

  一張紅紙經過剪折,變成一隻可愛的熊貓、一張「春」立體字,甚至穿在身上的衣服。阜陽剪紙非遺傳承人肖淑勤昨日應邀在家鄉市集嘉年華,展示剪紙技藝,並與市民互動、贈送剪紙。市民陳先生表示,過去一直對中國傳統手藝感興趣,昨日首次看到有非遺傳承人現場表演剪紙,連同周邊的展覽資訊,有助增加知識。肖淑勤則期望借助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讓更多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

傳承人盼更多人認識傳統文化

  阜陽剪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肖淑勤自幼受母親薰陶,學習阜陽剪紙,並成為非遺傳承人,至今已投身剪紙行業逾20年。她在2009年更開設公司,經營阜陽剪紙,出產冊頁、卷軸、鏡框、插頁、禮盒、喜慶禮花及現代個性化剪紙等。

  肖淑勤認為,剪紙手藝的創作不受任何局限,任何產品都可以加入剪紙元素,比如雨傘、帽子、手袋等,「有好的創意才有好的創作」。其創作品更不時結合時事,引起大眾共鳴,反映現實生活。肖淑勤強調,機械成品並不能代替手工剪紙,她認為,機械成品較為呆闆,手工剪紙作品則有獨有情感。

  「有長款、短款、有拖地款式」。肖淑勤說,早年在合肥舉辦的世界小姐選舉,一眾佳麗所穿着剪紙服裝,是選用絲綢布等不同接合一起,看到剪紙作品在舞台上展示,除了感覺到自豪外,更反映出中國傳統剪紙手藝的多樣性。

  說到個人最喜愛作品,肖淑勤向記者展示《王家壩》及《戰疫》兩幅剪紙作品,分別歌頌阜南抗洪和抗擊疫情體現出的偉大精神。她表示,剪紙作為民間的傳統藝術,在創新過程中需不斷傳承發展,多創作反映現實生活、弘揚時代精神。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

文物活現舞台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514-3979969

郵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時間:周一至周五 10:00-16:00,節假日休息
關注微信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微信掃一掃關注我們

關注微博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