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地時間4月19日開始,在歷經七個階段之後,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第18屆選舉投票階段於6月1日正式落下帷幕。當地時間6月4日,計票工作正式開始。
根據最終計票結果,印度現任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印人黨,BJP)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NDA)獲得過半數席位,標志著全國民主聯盟在此次大選中獲勝。莫迪發表勝選講話稱,這堪稱“印度的勝利,14億人的勝利”。
印人黨以240個席位領先,低於組建政府所需的272個席位,為莫迪2014年執政以來取得的最少支持。而全國民主聯盟則以295個席位領先,如果團結一致,足以組建政府。另一方面,最大反對黨印度國民大會黨(國大黨)獲得99個議席,其主導的反對黨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INDIA)獲得231個議席,反對派也存有組閣可能。
盡管莫迪已基本鎖定第三個任期,有望追平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紀錄,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印人黨忽視選民關心的失業率和生活成本上升問題,導致其在北部的傳統優勢地區遭遇挫敗,選民們作出的這一選擇“聰明、對印度有利”。而國大黨領導人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直言,這一大選結果顯示了選民對莫迪政府的不滿,“選民們懲罰了印人黨”。

當地時間6月4日,印度總理莫迪發表勝選演講。據當天的初步計票結果顯示,印度執政黨印度人民黨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大選中獲勝。(IC Photo)
“選民對莫迪政府不滿,懲罰了印人黨”
當地時間6月4日深夜,在計票工作尚未完成的情況下,莫迪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勝選,他表示:“人們連續第三次對全國民主聯盟表達了信任!這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歷史性壯舉。”
“這是印度的勝利。為了每個人的發展,這是14億人的勝利。”莫迪還對印人黨工作人員表示,自1962年以來,還沒有一屆政府能夠在完成兩屆任期後再次當選。“我們的政府做出了重大決策,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如今,印度是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我們將結束這個國家的貧困。”
在大選前夕,莫迪曾設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印人黨要在議會拿下370個席位,全國民主聯盟今年拿到超過400個席位。2019年,全國民主聯盟贏得了353個席位,其中人民黨占303席。
然而事與願違,在計票工作進行幾個小時後,與出口民調預測的莫迪所在執政聯盟將取得“壓倒性勝利”相比,實際選情似乎要緊張得多。印人黨主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拿到290個席位,由國大黨領導的反對派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則拿到220個席位,高於預期的125至182個席位。
最終,印人黨在人民院543個議席中拿下240個席位,與2019年大選中獲得的303席相差甚遠;全國民主聯盟則共計拿下295個席位,仍將能夠獲得超過簡單多數席位所需的人數,但無法到達觸及修憲門檻的三分之二多數議席。
反對黨國大黨最高領導人拉胡爾·甘地認為,此次選舉結果顯示了選民對莫迪政府的不滿。他對記者說:“選民們懲罰了印人黨,我相信這個國家的人民會做出正確的回應。”
無一政黨單獨過半,反對黨也有機會組閣?
《南華早報》指出,此次大選,印人黨在其印度語中心邦北方邦(為議會提供了最多席位)以及哈里亞納邦失去了陣地,在拉賈斯坦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也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損失,而反觀反對黨,表現則遠遠好於預期。
“看起來‘民主’已經勝利,多數主義已經衰落。選民們很聰明,這對印度有利。”獨立政治評論員哈什·拉馬斯瓦米(Harsh Ramaswamy)表示,印人黨只關注情緒和宗教問題,但未考慮選民們更擔憂地生活成本以及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問題,而反對黨國大黨解決了這些問題。

當地時間6月4日,印度主要反對黨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舉行新聞發布會。(IC Photo)
政治分析人士稱,盡管印人黨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很可能會首先嘗試組建聯合政府,但國大黨及其盟友可能也會通過爭取其他政黨或派別的支持,以組建下一屆政府。
“這次選舉已經成為一場勢均力敵的競爭,沒有一個政黨能夠單獨組建政府。在宣布最終結果之前,我們無法確定哪個聯盟將組成政府。”印度國立伊斯蘭大學的國際研究教授阿賈伊·達爾山·貝哈拉(Ajay Darshan Behara)表示。
“令人驚訝的結果”,讓莫迪面臨巨大挑戰
此前,大多數出口民調都預測印人黨將獲得“壓倒性勝利”,並獲得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然而,“不太科學、不太準確”,這也是印度出口民調過去的一大特征。
同時,外界普遍預計,現年73歲的莫迪如若勝選,將成為繼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之後,第二位連任三屆的總理。然而,選民對於失業率和生活成本上升的抱怨,侵蝕了莫迪的支持率,也使得其政黨不再掌握明顯的多數。盡管印人黨的議席在縮水,但莫迪仍然強調,其政府將獲得第三個任期是“歷史性的”。
“公平地說,400席目前看來肯定遙遙無期。”印人黨發言人納林·科利(Nalin Kohli)在計票開始之初就對“今日印度”坦言,“但我們需要等待……以了解席位的最終情況,因為出口民調顯示會出現大規模橫掃,(而)目前的計票趨勢似乎與此不符。”
雖然莫迪基本鎖定連任,但其政黨在議會中的多數黨地位將“岌岌可危”,這也為莫迪第三任期的執政帶來不確定性。莫迪可能需要尋求諸如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等地方政黨、或較小黨派的支持,組建聯合政府。
若最終情況真是如此,這將是莫迪政治生涯中第一次領導一個沒有絕對多數席位的政府。而這個選擇也將考驗莫迪,因為泰盧固之鄉黨並不讚成印人黨主張的印度教優先議程。
“這是一個相當令人驚訝的結果,這對‘民主’有好處。政治上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政府將被迫達成更多共識。”獨立政治評論員尼蘭詹·穆克帕德哈耶(Nilanjan Mukhopadhyay)表示。“莫迪現在必須與聯盟合作,並展示他迄今為止沒有展示過的技能,這對莫迪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去年8月15日,印度總理莫迪在出席印度獨立日慶祝儀式並發表講話時,向印度民眾保證,未來五年,印度將面臨“前所未有的經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中國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今年4月14日,莫迪所在的印人黨在新德里總部公布了名為“莫迪的承諾”的競選宣言。在宣言發布會上,莫迪提出要在2047年使該國成為“發達國家”的願景。他同時承諾增加社會支出、發展基礎設施、將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中心等。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高級顧問理查德·M·羅索(Richard M Rossow)表示,預計印度新一屆政府的經濟和安全重點將保持不變,但聯合政府通常會以較慢的速度做出重大決定,也不太會傾向於向個別邦施壓,尤其是在能源轉型等領域。
分析人士認為,印度新一屆政府將需要擴大和深化經濟增長,為數百萬人提供就業機會。到2030年,印度需要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增加1.15億個就業崗位,以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