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節奏急速,很多人會受壓力影響食之無味。有心理學家指,可以因應情況,用「靜觀」飲食治療,幫助放鬆情緒,重拾進食滋味。 臨床心理學家Candice平日接觸不少因為緊張、焦慮而求助的個案,因應情況,她會與求助者做「靜觀」飲食治療,教人專注進食,放鬆情緒。 臨床心理學家Candice稱:「當我用心、五官感受食物的時候,正面情緒會增加。」 人有壓力的時候,容易會食之無味,Candice認為食物可以療癒心靈,烹調更可以紓緩壓力。 Candice表示:「平日上班後,需要時間令自己冷靜下來,慢慢由工作模式轉入家庭模式。煮食對我來說,是很喜歡事情,也是一個減壓放鬆活動。」 Cherol經常為兩個兒子下廚,閒時會兼職教親子烹飪班。她覺得很多雙職父母下班後仍然處於壓力狀態,容易影響親子關係。 兼職烹飪導師Cherol說:「無論是家長照顧子女或者小朋友上學,都有不同的壓力。我希望他們暫時在這數小時內,盡量投入親子互動時間。」 有爸爸看見子女獨立完成多個烹飪工序,覺得很欣慰。 親子烹飪班學員Mark指:「過程中例如攪拌蛋白、慕絲,我也不太記得部分步驟,但想不到小朋友會提醒我如何做。」 合力完成蛋糕的一刻,與子女的關係亦變得更親密。 Mark稱:「我有份參與製作的時候,他們會覺得很親切,原來爸爸都可以做到。『叻叻』手指代表可以了,原來我是合格的。」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星期日檔案】烹飪助轉換心情 心理學家倡靜觀飲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