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网 飞花文摘 中國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迎來新開端
公益广告

中國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迎來新開端

作者:甄翔

人們或許可將歷史上阿拉伯世界同中國的相遇稱為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這是一場跨文化的相遇,其成果是建立起多條絲綢之路,匯成覆雜的通衢網絡。一名德國考古學家發現了連接阿拉伯世界和波斯以及奧斯曼帝國的多條貿易路線,其穿越歐亞的山巒高地和戈壁荒漠,一直進入中國新疆。這些路線又細分成眾多血管一樣的貿易通道,最終抵達西安和廣州。

上述歷史事實被重新發現,卻被西方牽強附會地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聯繫到一起,宣稱中國要對當代國際關係施加影響。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2年中國剛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時,印度鷹派學者布拉馬·切拉尼就將其稱作“債務陷阱”。不過,過去7年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德波拉·布勞提根教授和哈佛商學院的梅格·里特耶教授卻通過嚴謹的學術研究梳理過往實踐,將上述說法證偽。強行逼債往往是西方國家,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西方金融機構的做法,並非中國的做法。布勞提根不是普通學者,她花了50多年研究非洲外債,並屢次發現西方言行不一。

中國領導人多次會晤眾多阿拉伯國家領導人。中方從沒有擺出一副居高臨下的樣子,也沒有發號施令說“你們必須向我學習”。

在加沙,“無限戰爭”越來越普遍。以色列稱要對加沙民眾實施地毯式轟炸和突襲。中國表示,戰爭不能再無限繼續。與此同時,美國則宣稱以色列對加沙的進攻並未突破紅線。住在簡易帳篷里的民眾遭到屠戮之苦,被無情轟炸,這還不算突破紅線嗎?

今年5月底,中國領導人在中阿合作論壇第十屆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發表講話指出:“中方願同阿方守望相助……把中阿關係建設成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標桿。”這一表述極其令人鼓舞。中國領導人還提出將人工智能、能源、投資等作為中阿之間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重點領域。此外,中方還承諾繼續幫助緩解加沙人道主義危機和戰後重建,並再提供5億元人民幣援助,中國還將向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提供300萬美元捐款。中國所作所為符合人道主義價值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514-3979969

邮箱: cpress@chinesepress.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10:00-16: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