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個人破產呈請宗數是兩年多以來最多,按月上升一成七。有學者相信,破產個案與資產貶值或過度借貸等有關。政府指,一個月的數字不反映香港經濟的實況。 本港經濟復蘇速度未如預期,上月個人破產呈請宗數是自2022年4月以來的新高。 破產管理署公布,5月個人破產呈請有871宗,按月上升一成七,按年亦升近三成半。強制公司清盤呈請有61宗,按月下跌百分之7,按年就升近八成半;發出接管令或破產令有624宗,按月同按年都錄得跌幅。 有學者指,破產呈請宗數增加,或與資產價格變動及銀行收緊借貸有關。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稱:「有些投資者或商家可能在高位買入了資產,如商舖,住宅現在跌了兩成多,若商舖有些跌過半,如銀行又收得較緊,有可能是還不起。基本上失業率很低,不是說因很多人失業而還不起錢、供不起樓。」 破產人士一般四年後會解除破產令,債項亦可獲免除。 解除破產令人士阿樂(化名)表示:「出入境要申報,我們的支出收入要向破產管理署每年申報,所以自己平衡自己收入、支出。破產對往後人生都有幫助,不只把自己債務清理,亦幫助你輔助人生行回正路。」 財庫局指,單月個人破產及公司清盤數字時有波動,不能準確反映經濟實況,事實是綜合各項經濟指標,香港經濟正穩步上揚。 財庫局又指,政府將繼續推動盛事經濟和提振消費,為零售業帶來更大復蘇動能,對香港未來充滿信心。
五月個人破產呈請宗數為逾兩年來最多 學者料與資產貶值或過度借貸等有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