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國際金融風暴是近百年最嚴重的一次全球金融,甚至經濟的挑戰。可以說,在西方國家以資本主義為治國無上法則的經濟大國,當大家對銀行失去信心,經濟也就危危乎。失業率會大升。無能力償還債務的人及公司亦跟著急增。公司不再增加投資,失業者不能找到工作,消費者收緊錢包。物價下跌、破產急升、銀行大幅收樓(但又賣不出)、股市更不用話說。若碰到這災難性的金融危機,唯一救星似乎只剩下國家了。但假若國家自己的實力有問題,人民或其他外國機構及政府都對它發生懷疑的話,即使有國家政府在背後撐腰也是大事不妙。當年,禍源的美國憑著聯邦儲備局的實力,及美國冠於全球的經濟,在沒有其他選擇下,大家即使不願但亦不能不信美國政府這個不但債務高築,甚至靠舉債渡日的強國,所以情況沒去到上述如許壞地步便停止繼續下滑。但是,很多大量持有這些有毒債券的中小型國家,甚至大國,都受不同程度影響,甚至破產(對,幾個國家當年破產)!所以,維持一個健康的金融體系必須的,而政府及各監管機構亦收緊條例及加強監控,並久不久進行一些「模擬應變能力測試」。最近,美國聯邦儲備局向31家大銀行作出此類測試,結果全部過關。
隨著去年初美國三間中型銀行倒閉:「硅谷」、「簽名」,及「第一共和」,此次模擬測試受到比一般更高的關注,而最終測試結果雖然良好,但亦有人指出未能完美之處。
首先,模擬試題包括以下的「危機」:住宅樓宇價錢下跌36%,商用樓宇價錢下跌4成,失業率上升至10%,而股市下跌55%。若這些打擊同時發生,而所有受測試銀行都有能力安全過關,不會因這模擬的6850億元損失而垮台,對普羅大眾來說也算是定心丸。
不過,有研究員指出,這些銀行的總體資本水平比去年減低2.8%,比去年跌得更多,原因是它們手上持有的信用咭貸款及公司債券的信用級別降級,貸款利潤幅度縮窄。這些事實證明銀行雖然有能力「應付」極度危機(理論上),但同時在現實世界中危機並無完全消退,反而有比去年加深現象。測試甚至挑出最大八家銀行,然後計算假若五家大型「槓桿」基金倒塌,這些銀行仍然能從容面對這估計的700至850億元的損失!但骨牌效應呢?
有研究員指出,商業樓宇的空置率自疫情後一直上升,到最近已達20%的歷史高峰,而這些樓宇往往都從銀行借有大量貸款。假如情況未能改善,危機只會加大。所以市場人士非常關注今年高達4萬7千億的商業房貸中到期的近1萬億的房貸的處理方法,在房價下跌及租金收入減少中這筆到期的房貸財來何方?另有人指出,此次測試對象只包括全國經營的大銀行,手上持有大量商業樓宇貸款的地區性銀行不但受較低及鬆的監管,測試甚至全無將它們包括在內。言下之意,商業樓宇假如產生大問題,大銀行可能可以從容應付,但地區性銀行就難說了!若地區性銀行出大亂子,大銀行又是否能獨善其身?看來,央行要擴大測試對象才能使大眾安心。
查詢請電:514-992-8328 曹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