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第二批定罪被告在西九龍法院求情。有辯方律師指,「35+」計劃非常不可能成真,亦無造成任何實際影響,法官質疑。 第二批定罪被告求情,涉及香港島初選的六名參加者,包括認罪的袁嘉蔚、梁晃維和徐子見,以及不認罪、經審訊判罪成的鄭達鴻、楊雪盈和彭卓棋,由囚車押送到西九龍法院。 袁嘉蔚的代表律師指,「35+」計劃非常不可能成真,因功能界別議員取態、選民選擇,以至原當選人遭取消資格,會否重新參選等,一切盡皆不明。 法官陳慶偉反駁指,戴耀廷相信計劃可行,律師就稱法庭並非戴耀廷,而案中實際後果全無,潛在風險及影響不明。 案件由串謀變為違法,至政府宣布立法會選舉延期,歷時29日,時間非常短,加上袁嘉蔚被取消資格,形容是徒勞、天真甚至註定失敗,她的角色最為次要,認為判刑時應考慮。 梁晃維的法律代表求情指,及早認罪應得三分一減刑,又指他早在《國安法》實施前,已發起《墨落無悔》的聲明,又稱他被取消資格後,無提出替補人選,顯示終止犯案。形容他非組織者,屬積極參與者,錯誤相信行為合法。但法官反駁,指他是不滿戴耀廷溫和,才發相關聲明,《國安法》後亦無撤回,又稱被告曾稱人選替補,是基於難覓合意人選,而非不想做。 鄭達鴻、楊雪盈,以及徐子見,都尋求最低判刑,即三年以下刑期。其中徐子見一方指,他從未向他人施壓,政治地位較低。鄭達鴻一方就稱犯案時間短,角色相對次要,隻跟從公民黨領袖立場。楊雪盈就指,無證據證明她積極參與,是一時愚昧,誤墮法網,法官對此質疑。至於彭卓棋會在周三求情。
【民主派串謀顛覆國家政權案】辯方求情指「35+」計劃非常不可能成真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華僑網無關聯。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訴内容未經本網證實,對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實性,以及時效性本網部作任何承諾,請讀者自行核實相關内容。如發現稿件侵權,或作者無意願在華僑網發布文章,請版權擁有者通知華僑網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