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已十多天了,觀察島內對這份《意見》的反應,可以說效果明顯。
《意見》在台灣內部引起軒然大波,各方意見紛雜,也嚇到了不少人,相反地,統派都很受鼓舞。喧囂中,我想,這對北京而言,不是容易的決定,因為現在大家會期待第一個被定罪的,第一個被逮捕的,與第一個死囚,而壓力都在大陸這邊。
6月21日,國台辦在北京舉行專題發布會,聯合相關部門解讀《關於依法懲治“台獨”頑固分子分裂國家、煽動分裂國家犯罪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個人認為,真正重要的是,《意見》會不會抵觸大陸的和平人設?以及,是不是融統戰略的一部分?因為戰術行動要遵循戰略原則,否則無以為繼。
於此,我相信《意見》不只是一個單純的,對賴清德“獨言獨語”的象征性反制,或者是威懾工具,而有著更深遠的布局與深刻的思考。
本文探討三件事:台灣的回應,未來的影響,行動的定位。
反動,反動與反動
關於島內的反應,總結而言就是三種觀點:無效論(徒勞無功),悖謬論(適得其反),危害論(顧此失彼)。
無效論,即聲稱大陸管不到台灣。這是台灣主流政黨一致性的膝蓋反應,充分說明藍綠白政客在“反獨促統”工作里,全站在大陸的對立面,拒統的態度一致,只是掛著不同的旗幟,在兩岸問題上存在細微的差異。
悖謬論,即抨擊大陸此舉適得其反,只會將台灣推得更遠,不利於兩岸和平,遑論心靈契合。這也是島內除了統派,不分黨派的共同意見。
危害論,即稱大陸此舉將加劇台灣內部對立,甚至挑起兩岸人民對立,不利於民間交流,更聳動的說詞是,《意見》可能使台商財產被沒收。這種論點,原則上藍綠白也一致認同,只是程度不一。
無效論,悖謬論,危害論是德裔美國學者阿爾伯特·赫緒曼(Albert Otto Hirschman)對保守派“反動敘事”所做的歸納,以抨擊那些反對改革、不願改變現狀的腐朽說詞根本經不起檢驗。
換言之,藍綠白在“反獨促統”問題上是反動,反動與反動,言辭“反獨”是假,拒統是真,維持現狀的僥幸心態,牢牢控制著自己,並意欲擴散到全台人民。北京若真信了這些論調的有效性,反獨促統工作就都別做了。
在實際運作里,無效論,悖謬論,危害論往往相互矛盾,如“台獨”聲稱《意見》對台灣無效,卻又說此舉推遠了台灣,若無效怎麽會“推遠”呢?再者,中間派稱此舉將加劇台灣內部對立,那不正凸顯了《意見》的有效性?從大陸的立場看,台灣內部若團結,會團結促統嗎?顯然是不會的。
這就是為何我反覆強調要“逼統”,按島內當前意識形態的這副樣子,不逼,才會導致兩岸漸行漸遠。一試就靈,《意見》所逼出的牛鬼蛇神,又何止“台獨頑固份子”?因此,若要利用台灣內部這種矛盾,將現狀調整成有利於促統,那就得逼,別無他途。
稍微往細看,大家會發覺,不單是“台獨”頑固份子,連“中間派”也怕了,特別是那些由藍轉綠,由綠轉藍,或由綠與藍轉向中間靠攏的各色人等。這些人其實算不上什麽“頑固份子”,全是投機份子,刀切豆腐兩面光,幾乎全都對號入座了,心里發毛,而且還溢於言表。
中間派的恐懼,來自《意見》的不確定性,他們認為法條解釋空間太大,怕自己的“不頑固”也被歸類為頑固。
大陸為了消除多余的恐懼,國台辦還特別出來解釋……用我的話說,就是澄清《意見》是狙擊槍,而不是霰彈槍,不會亂槍打鳥,但會精準出手。
在此建議大陸,說明一次足矣,不用再反覆解釋,那些連《意見》標題都不看的人是異常心虛,也是重點觀察對象,別給他們定心丸。既然心虛,就不會信你的口頭說詞,因此,最好的澄清之方,就是判例,判例,判例,大家會從判例來判斷虛實與方向。
身為統派,個人十分感謝《意見》相挺,但我也要呼籲台灣統派,不必公開拉清單,說誰誰誰應被定罪,關於此,我猜北京搜集的清單比我們詳盡得多,何時出手,對誰出手,不需要統派激情多嘴,淡然看戲即可。
而且,別高看“台獨”,他們就是群貪生怕死的宵小,內部多的是叛徒將來會幫大陸拉清單,輪不到我們統派帶路。
我猜,《意見》會對“現行犯”出手,例如,未來誰在配合美國炒作“聯合國2758號決議”,誰將放寬台灣兵役限制以擴軍,誰將在文化教育層面推動“去中國”政策,這些都是現行犯,定其罪,才能降低犯罪。不過,這也只是個人猜想。
總言之,我期望看到的是台灣內部對立加劇,統獨選邊站,而不是繼續反動,不作為,或者服膺於美國公式——明反獨,暗挺獨。
就是要逼出選邊站
別聽反動派妖言,以為《意見》會將台灣人民愈推愈遠,事實是,一般民眾對此措施沒什麽特別反感,不影響本來就想去大陸看看的台灣人,也不影響支持“台獨”的民進黨選民。須知,後者在《意見》出台以前就不願去大陸了,沒有感化可能,無需在意他們的觀感。
談《意見》對未來的影響,我認為就是要逼出“選邊站”,特別是那些仍受困於“台獨”意識形態——就算承認自己是中國人,還得附加一堆“但是書”,想掙脫又膽小不敢掙脫的台灣民粹——的部分中間派。
因此,既然藍白陣營自證為反獨促統工作上的反動派,首要就是於在野陣營里逼出“真反獨”,擴大自己隊友圈,削弱口是心非的“華獨”同溫層,讓次要敵人的隊伍也縮小。
中國國民黨愈來愈不“中國”,愈來愈“獨”,其黨羽公然宣稱所謂“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論調與“台獨”已無二致,連裝都不想裝了。希望北京能借由《意見》或相關措施,將規矩立清楚。
再來是柯黨。我在台媒撰文笑朱立倫心虛,對號入座,但沒笑柯文哲,主要原因在於,賴清德正發起罷免大戰,若國民黨“立委”席次因此少了幾席,民進黨在“立院”成了相對多數,那柯文哲就完全沒用了。可笑的是,柯黨還不願與藍營合作捍衛在野黨多數席次。
參選台灣地區領導人的侯友宜和柯文哲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圖自IC Photo
柯黨這樣的中間騎墻派,一旦失去杠桿作用就會泡沫化,連取笑的價值都沒有,在“反獨促統”工作上也可有可無。
我個人倒是希望柯黨的特別顧問邱毅能發揮點作用,柯文哲小聰明有余,大聰明為零,請邱教授將大勢分析清楚,給柯補補腦——《意見》有利於在野勢力,而不是相反,連美國都很難有效反制大陸將台灣問題“內政化”,別空等聖旨撐腰,站錯邊是死路一條。想走務實路線,沒有什麽比定罪“台獨”更務實的了。
民進黨的反制措施,是立刻裹挾所有台灣人,稱只有“統促黨”不是“台獨”,其余兩千多萬人都是“台獨”。將所有台灣民眾都推上前線,為少數頑固份子擋子彈,本來就是“台獨”慣用的手段,一點不新鮮。
不過,此一信號的接收對象,其實是與大陸有生意往來的台商,尤其是那些背地里支持“台獨”的台商。民進黨並沒有能力保護台商中的自己人,所以台“陸委會”對大陸旅遊改成“橙色燈號”,意思是,今後台商若在大陸出了什麽事,責任自負,與我無關。
從執行面看,風險最高的確實就是台商,一旦被鎖定,不只大陸不敢去,連去其他國家都怕被引渡,更別說在大陸的資產了。因此,北京將如何處理部分“綠油油”的台商,將是觀察重點,處理的不好,《意見》想達到的效果就會功虧一簣。
這便凸顯了《意見》與“和平訴求”之間的關系。個人認為,解方在“融統”戰略。
“融統”不宜只有軟的一手
一般理解,“融統”幾乎等同於“惠台”,只有軟的一手。至於硬的一手,大都體現在軍事(如圍台軍演)或類軍事(如海警法)層面。
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於2024年5月23日至24日,在台島周邊開展“聯合利劍-2024A”軍事演習,圖為演習區域示意圖
講究軟硬兼施的對台戰略,對大陸這一邊或許是清楚的,橋歸橋,路歸路,簡言之,霹靂手段是要打擊少數“台獨”,菩薩心腸是要攏絡廣大的台灣人民。然而,台灣人民是分不清楚的,而這便給“台獨”一個綁架全台人民的戰略空間——無論軟硬,都是惡意。
就像NASA局長比爾·尼爾森的可笑言論 —— 月球背面永遠都是黑暗的。“台獨”玩的是“信者恒信”,不信大陸黑暗的就是“中共同路人”,而這又可笑地與“全台都是台獨”的說法相矛盾。
因此,《意見》出台是一回事,會不會有判例?判例說明了什麽?則是另一回事。定罪判例,對台灣人民區分利害,辨別真假,有直接而巨大的影響。若是遲遲沒有定罪判例,那麽“台獨”將更囂張,中間派也會更傾獨,因為大陸自證“光說不練”,一切反獨措施與言詞均屬無效。
這便是為何,文首說《意見》對北京而言不是容易的決定,畢竟,壓力在亮劍的人,不出劍,不如別亮劍。
換言之,要解決軟硬信號不明,甚至相互矛盾的問題,最好將軟硬手段都納入“融統”戰略里,並讓台灣人民知道,和平是要努力爭取的,不是大陸欠台灣的。
軟的一手,與硬的一手之間應有邏輯關系,而不是橋歸橋,路歸路。簡單說,邏輯關系如“先後”,“比例”,與“範圍”。
所謂先後,如先硬後軟,在策略上就是“先兵後禮”,先呈現惡果,那麽之後的寬容就會被珍視。
所謂比例,就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但此策略要見效,硬的部分就要具體實現,而不僅僅流於言詞,不如此,軟的部分不會有效。
所謂“範圍”,就是“精準出手”,賞罰分明,讓敵人恐懼,讓朋友安心,這才能讓那些介於敵友之間的人選對邊,甚至覺得不選對不行。
軟硬兩手之間有了邏輯關系,“融統”的具體工作方向就會浮現:在統一前,盡可能將統一後要做的都先做好。
《意見》就是統一後要做的事之一,現在先做了,並顯然不是軟的一手。類似的工作還有非常多,所有領域的未竟之業,不分軟硬都可以先作,這才能營造出大勢所趨,在統一前有效縮小“台獨”作妖的空間。
這樣的“融統”工作若做得好,就不會與中國在全球的和平人設相矛盾,不但能讓硬的一手合情合理合法,也能大幅降低統一成本,減少兩岸人民可能受到的沖擊。
《意見》的施行百分百正確,台灣所有的反動意見都不值一駁,多說無益,就讓判例說明一切吧。
作者:雁默
台灣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