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在一系列便利外籍人士來華的政策推動下,外籍人士中國行持續升溫。圖為來自瑞士的遊客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前合影。\新華社
【時報訊】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15日在北京開幕,獲得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多國政治觀察人士和媒體高度評價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期待中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世界帶來合作共贏新機遇,為其他國家探索發展道路提供新借鑒,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新貢獻。
英國BBC指出,三中全會在中共歷史上具有特殊意義,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此後歷屆三中全會大多聚焦經濟改革,對中國的發展起到決定性作用。
點讚中國自主創新
國際社會熱切期待本屆三中全會,因為它將決定未來數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優先方向,對全球經濟發展也將產生重大影響。深化改革、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領域成為外媒在本屆三中全會上最為關注的焦點議題。
著有《社會主義中國的成功》一書的巴西巴中關係顧問、公共政策學者米爾頓.波馬爾認為,中國近年來在各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了科技創新能力,匯聚了經濟增長動能,有效助力高質量發展。「中國繼續深化改革的道路是正確的。就像你騎自行車,要前進,就必須繼續踩好踏板。我期待看到中國改革開放的新舉措,進一步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縱觀國際輿論,「新質生產力」是被提及最多的高頻詞之一。美國庫恩基金會主席羅伯特.庫恩指出,新質生產力「已成為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的中心,中國正轉向重視質量勝過數量的增長模式,並強調自主創新以推動經濟轉型,實現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和未來產業的加速發展」。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認為,中國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於中國鞏固供應鏈,抵禦外部衝擊,並減輕西方收緊出口管制的影響。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教授霍華德.弗倫奇近日在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發表文章,提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時感慨,改革開放開啟的中國經濟騰飛「是對全人類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可以與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工業革命相提並論,是過去一千年中最具影響力的現象之一」。
俄羅斯聯邦外交部莫斯科國立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伊戈爾.傑尼索夫認為,在東西方地緣政治緊張局勢、貿易和技術戰等造成全球不確定性的條件下,中國顯然正在尋求制定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戰略,包括使貿易夥伴多元化、加強技術自主性以及在新的集約型增長模式下釋放內部增長點的潛力。
外國遊客切身感受中國魅力
外媒注意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就是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生動案例。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稱,中國電動汽車由於性能出色、經濟實惠等原因,市場銷量持續增長,相比其他國家電動汽車優勢明顯。電動汽車供應鏈企業、比利時材料高科技企業優美科公司CEO馬蒂亞斯.米德賴希接受該報採訪時強調,中國電動汽車足夠好,提供了市場真正需要的東西,能夠吸引消費者。
大批國際友人走進中國,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他們在中國的所見所聞,讓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被更多人看到。來自美國的博主「保保熊」在視頻中用「好city啊」來形容上海的現代化與繁華,其發布的視頻吸引了超過400萬網友觀看,也讓「city不city」「好city啊」等表達很快成為國內外網友掛在嘴邊的流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