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說「搶人才」,人才從何而來呢?香港過往又如何對待人才?《新聞掏寶》重溫1999年的特輯。 香港現在大概有3,600個研究生學額,當中有三分之一不是本地學生。根據現行政策,外地來的研究生,完成了研究課程就要離開。 理大研究生會副會長張彧稱:「工作一年、兩年也就得回家了,或者去美國、或者是在美國拿到、或者在其他國家拿到了綠卡再回來工作。所以這個形勢非常非常複雜,很周轉,也很有可能比如說,像我們到美國工作兩年,在那兒不回來了,這樣香港培養了幾年的一個人,這樣就浪費掉了。」 另外一些受聘來香港的國內研究專才,也面對與家人分開的問題。 理大應用物理學系研究員胡俊輝說:「來之前我根本沒想到小孩不能過來,因為在日本或者是美國甚麼的,只要是有正式工作的話,就應該可以帶未成年的子女去的。」 胡俊輝在日本工作了五年,得到東京理工大學博士學位。今年四月,他受聘來理工大學的材料科學研究中心工作。他的家鄉是在寧波,最近太太來香港和他團聚,只有幾個月大的兒子就留在寧波。 胡俊輝指出:「小孩不能過來,所以心裡頭總是不能夠完全集中精力搞自己的研究。安居才能夠樂業,現在等於說你不能夠安居,所以事業上面我想要受一些影響。」 創新科技委員會提交的報告,就建議政府對一些有研究成果的內地科研人才,放寬他們的入境限制,也要考慮讓他們的直系親屬來港。這批內地來的研究人員,大部分只有一兩年的合約,他們都覺得只是香港的過客,很難深化研究成果。 理大應用物理學系研究員魯聖國表示:「短期的時間就是說,我們自己來講可能就是能夠接收到一些新的信息、接收到一些新的,做一些開創性的工作。但是我們自己回到國內還會繼續幹,但是對香港政府的話,就是很難產生一種很強的效果。」 理工大學聘用大約一百七十多名內地研究人員,他們認為聘請外地專才的期限,應該彈性處理。現階段以短期聘請的形式,已經可以發揮推動科研作用。 理工大學副校長曾慶忠稱:「在一年兩年內,把合約規定的任務、研究做好了,他已經幫我們達到兩個目的,第一,做了一個新的科技出來;第二,把它的想法、把它的創新和將他的基本的專門知識,轉移給我們香港的教授、轉移給我們香港的學生。」 胡俊輝認為:「香港必須擁有一批比較高水平的,然後相對穩定的研究開發人才,這個是很重要的,沒有這個的話甚麼都談不上。」 點擊觀看節目重溫
【新聞掏寶】人才之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华侨网无关联。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诉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内容、文字的完整、真实性,以及时效性本网部作任何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发现稿件侵权,或作者无意愿在华侨网发布文章,请版权拥有者通知华侨网处理。